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韻的愛稱,曾用名江誌煒。江竹韻1920年 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的壹個農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產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韻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韻在萬縣被鋪,被關押於重慶軍統渣滓洞監獄,受盡酷刑仍堅不吐實,1949年11月14日被敵人殺害並毀屍滅跡;同誌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
江竹韻同誌八歲是、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遊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韻姐弟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以為人還沒機器高,老板就為她特制了壹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壹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
江竹韻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產黨。1947年春,中***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韻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尋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韻被鋪。
在押往重慶碼頭的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川東地委書記杜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韻被送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夾竹棍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鬥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韻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壹。
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韻學會了
俄語,並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夏天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韻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後,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當年的革命需要這種時代精神,而後人在為理想而奮鬥時,同樣能夠從江竹韻身上得到教益。
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假夫妻,終於結成了真伴侶。唯壹的愛子寄養在別人家裏,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絕育手術。江竹韻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的頭顱,心如刀絞,為防止旁邊的敵人發現,她表現得鎮定自若;在江竹韻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的兩種精神的融合。她是壹位堅強的戰士,更是壹位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後為了革命事業又舍棄了她難舍的壹切。
江姐在臨刑之前還寫下了壹封托孤遺書,是寫給安弟(江姐的表弟譚竹安)的。信裏滿載著江姐作為壹位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這封遺書現在保存在重慶的三峽博物館中。
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犧牲58周年這天,這封人稱“紅色遺書”的文物終於世人揭開了塵封已久的秘密,信中大概說道:“我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上壹年六月),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裏也不白坐,我們壹直是不斷地在學習......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裏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話,雲兒(指江竹韻和彭詠梧兩烈士的孩子彭雲)就送給妳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誌,為***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江姐的這封遺書展示了江姐鮮為人知的柔情壹面。這封遺書約十二厘米左右,紙面粗糙,因年代久遠,已開始泛黃。“這是江姐就義前最後的壹封信件”三峽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江姐既是壹位革命者,同時也是壹位普通女性,壹個孩子的母親。
在陰森恐怖的渣滓洞監獄裏,江姐是怎樣悄悄寫下遺書,又是怎樣把遺書送出監獄的?三峽博物館有關人士揭開了謎底。
當時,江姐住在渣滓洞監獄女二號牢房,工作人員說,在遇難前兩個月,江姐給表弟譚竹安寫下了這封遺書。當時,監獄中對犯人的控制十分嚴密,江姐根本無法弄到筆墨寫信。後來江姐偷偷藏起壹根竹筷,在看守不註意的時候,把竹筷壹端磨尖當筆,然後拆開棉被,把壹些棉花燒成灰,調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筆墨,江姐在壹張草紙上寫下了此信。遺書寫好後,江姐通過壹個看守,悄悄把信帶出了監獄,輾轉交給了她的表弟譚竹安。解放後,譚竹安將這封寶貴的遺書交給了博物館並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