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春節黑板報

春節黑板報

 導語:新的壹年,新的開始;心的祝福,新的起點。接下來我整理了2019春節黑板報圖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2019春節黑板報圖片

 2019春節黑板報圖片

 2019春節黑板報圖片

  “春節”的起源在哪兒呢?

 巴山蜀水之中的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嘉陵江西岸的閬中。山圍四面,水繞三方,新石器時代之前,這裏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兩千多年來,閬中壹直為巴蜀要沖,至今仍保留著唐宋格局、明清風貌,為中國當今整體風貌包村完好的四大古城之壹。據考,這裏就是“春節”的故鄉和源頭。

 歷史上的閬中與“春節”的發源有著不解之緣,如果說“春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印記,那麽閬中就是這個印記的原點。

 古代中國以“農業立國”。“立春”前後,正是農閑時節,選擇在這個時候過節,正體現了古人“順應自然”“天人合壹”的理念。但是在夏商周以及統壹了各國的秦朝,每年的'第壹個月,即“元月”的日期並不壹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秦始皇統壹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也就是說,元月與春節,並不完全壹致。真正從立法上規定“元月即春節”的,是漢武帝劉徹和閬中籍天文學家落下閎。

 經過近三千年歷史傳承,新年定在哪壹天雖壹再變化,但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難以撼動。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曾經說過:“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民間生活最大的事。在幾千年農耕生活中,人的生活與自然節律壹致。年,是大自然季節更叠周期之始,也是人們生活的新起點,人生道路的***同節點。人們自然要把對未來的希望、憧憬和熱望,通過年俗表達出來。數千年來,中華民族集體創造了壹整套極其密集和豐富的年文化。”

 “春節”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先民們在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的勞動之後,在新的壹年春天到來之前,慶祝豐收,祭祀先祖,祈福未來,除舊布新。這壹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喜慶節日,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所形成的壹整套民俗文化和民眾活動,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行為規範和審美情趣,已經成為展現、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成為表達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成為炎黃子孫永遠銘刻在心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節日,它象征著團圓、興旺、福運,對未來充滿了期冀。冬去春來,周而復始,於是“爆竹聲中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春”。對於群體來說,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年年如此,壹年就是壹個完整的農業生產周期;對於個人來說,“天增歲月人增壽”,過壹年,不論大人小孩都要長壹歲,它又是壹個生命運動的周期。由此可見,“春節”這個節日,是大自然運動周期、農業生產周期和人類生命運動周期三者的交集,是送往迎來的日子。

 人們已經習慣於以壹年為壹個時間單位,來看看家庭和家族是否人丁興旺、家道昌盛。這壹年過得好,就爭取來年好上加好,喜上加喜;這壹年過得不順,就把晦氣和舊年壹起送走,爭取來年新起新發。千百年來,盡管各家各戶的處境千差萬別,但無論遊子走得多遠,“春節”都要回鄉團聚;再窮的人家過年也要吃頓餃子,壹家人除夕守歲其樂融融;海外華僑無論離祖國多遠,也無論移民已經幾代,對傳統節日“春節”依然壹往情深。

 “春節”的文化精神,可以用《周易》中的壹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運行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人們按照天地運行的周期,從事生產、繁衍子孫,壹年又壹年地辛苦勞作,壹年又壹年地期盼追求,永無止息。放鞭炮、寫春聯、貼年畫、掛福字、吃年飯、串門子、逛廟會、唱大戲等年俗活動,都是“天人合壹”“自強不息”“和為貴”等民族倫理和精神的反映。“春節”像壹條割不斷的精神紐帶,把炎黃子孫的歷史與現實、思念與期盼緊緊連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