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是氏宗譜》(四維堂藏版)卷三十五《姓氏誌》載:“三國時吳尚書仆射都亭侯是儀,北海營陵人,為齊高大夫之後,本氏姓,因孔融有民無上之譏,遂改氏為是,此實是氏著姓之始。”另據《中華姓氏大典》載:“北海是儀,本姓氏。孔融嘲之曰:氏字民無上,乃改為是。仕吳,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又是雲氏,改為是氏。亦有氏氏,五代將氏叔琮、氏延賞。”又據古籍《姓考》:是姓為“齊大夫之後”,《千家姓》稱之為“北海族”。又據《通誌·代北復姓》:“是雲氏,改為是氏,西魏開府是雲寶。”
從以上史料記載可見,是氏來源為二:壹為春秋時齊國氏姓大夫之後,三國時氏儀改氏姓為是姓,其後裔世代姓是,原因是氏儀在北海郡“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太守)孔融嘲儀:言氏字民無上,可更為是,乃遂改焉”(《江蘇是氏宗譜·姓氏誌》)。二為有姓“是雲”改為是姓。
常州地區的是姓來源,據《江蘇是氏宗譜》記載,其遠祖即為三國時是儀。至唐代大歷年間有是儀裔孫是光,官秘書監少監,配趙氏,生二子懷德、懷衡,子孫居山東。常州是姓奉是光為第壹世。唐度宗時有是鑣、是鐘兄弟。宋代有是彬、是標兄弟居武昌。元末,群雄割據,張士誠部將莫天佑占據無錫,朱元璋大將徐達大軍圍攻無錫並將屠城,時有是訥庵公勸說莫天佑應順大勢,獻城降明,免除數十萬生命之塗炭。為此,明太祖朱元璋親書“克昌厥後”和“克迪光前”賜給是訥庵以資獎勵。
是訥庵及胞弟是敬庵世居蘇州吳江,明初洪武年間,裔孫安壹有壹子遷居昆山,壹子遷居江陰徽墩(今江陰峭歧鎮);安二遷居無錫安陽山夏瀆(今無錫陸區鎮);安三遷居武進大寧鄉省岸,即今焦溪省岸村,安三子石崖,由省岸遷居武進焦溪鎮;安四遷居武進橫山,即今橫山橋鎮芳茂是家巷村;安五遷居紹興;安六後裔不詳;安七遷居南通州;安八後裔不詳;安九遷居淮安府;安十遷居溧陽;安十壹、安十二遷居松江府。
600多年來,世居於無錫夏瀆及武進省岸、橫山、焦溪的是姓子孫堅持合族纂修宗譜,至今已傳26世,是姓族人分遷為29支,散居在武進、江陰、無錫、宜興30多個村莊。主要支派有:無錫陸區鎮夏瀆支分遷興岸支、毛村支、河東村支、八士橋支、白水塘支、徐舍支、富巷頭支、南漕村支、蒲溝村支;武進省岸支分遷為小二房支、東二房支、店四房支、前四房支、北沙河支;武進焦溪支分遷為橫溝上支、湯家壩支、野田裏支、沙田村支、三河口支、闕家村(江陰)支、石堰支、鄒家橋支、新橋支、慕義莊(江陰)支;武進橫山支分遷為黃蓮墅支、下殳橋支、李巷支、萬莊支、湖父(宜興)支等。後世子孫散居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北京、新疆、臺灣以及海外各地,約為800余人。
是姓郡望堂號:
北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