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紅軍長征隊伍的出發地點和終點:
1、第壹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壹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裏;
2、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壹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同陜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裏;
3、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陜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壹方面軍會師,行程壹萬余裏;
4、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壹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壹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裏。
擴展資料
長征勝利的政治意義:
1、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長征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把黨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在西北、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前沿陣地的戰略任務,為黨和紅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中國***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沒有照抄照搬國外理論,而是立足本國實際制度、政策、方針、路線,並與盲目照抄、照搬國外理論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堅決而持久的鬥爭,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4、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誌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危急關頭,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誌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5、長征的勝利,使中國***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中國***產黨在陜北建立陜甘寧抗日根據地,以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為基點,將革命輻射到全國。
百度百科-長征
百度百科-紅軍長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