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從精神上或心理上瓦解對方,使其心服。
通過與人的接觸(或群體的接觸),觀察行為習慣,通過多方面的了解,總結出他的性格特點(或群體的心理狀態),針對心理上的弱點,逐步攻破他(他們)的心理防線 ,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心理戰術是以人類的心理為戰場,有計劃地采用各種手段,對人的認知、情感和意誌施加影響,在無形中打擊敵人的心誌,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勝利和利益。如通過宣傳等方式從精神上瓦解敵方軍民鬥誌或消除敵方宣傳所造成的影響的對抗活動。
擴展資料
特點
1、意圖隱蔽作用大
由於心理戰是對敵人精神和意誌的“軟殺傷”,其影響力往往大於使用武力的效果。意大利軍事理論家杜黑在 (制空權)中說:“擊潰敵人精神上的抵抗,瓦解敵人紀律松弛的組織機構,造成混亂和恐怖,要比粉碎敵人較大規模的物質上的抵抗有用得多”。
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殲滅日偽軍171萬,其中起義、投誠和俘虜的占171萬人。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造和在戰場上放下武器的官兵達233萬人。
心理戰的武器是信息,它能夠避免對敵方的肉體殺傷和物質損毀,這種“文明”的戰爭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也有利於爭取政治上和道義上的主動權。壹般說來,主動發起軍事進攻、率先打第壹槍的行為往往不易被人們所理解,甚至會受到輿論的譴責。但是,主動發起心理進攻,卻很少受到責難,而且還有利於引導輿論,爭取主動權。
2、成本較低效益高
從經濟成本看,心理戰的代價要遠遠小於武力戰,而其效果則遠遠大於武力戰。運用心理戰,直接從精神和士氣上瓦解敵軍,不但能導致敵軍官兵消極避戰、投降或開小差,還能大大鼓舞自己的士氣。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節約自己的兵力。
科技含量高的裝備器材,對敵人實施全方位的心理攻擊,才能收到預期的心理戰效果
百度百科-心理戰術
百度百科-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