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wps制作中元節海報的方法介紹。
工具/原料wps1首先打開WPS文件,點擊上方圖片設計的選項,進入主界面,點擊新建文件;選擇需要的尺寸創建文件。
2點擊左邊工具欄背景選項,選擇壹個合適節日氣氛的顏色。
3點擊工具欄文字選項,插入合適的模板或者自輸入節日文字。輸入後,可以調整顏色和字體大小。
4點擊左邊的工具欄,素材,形狀後,選擇需要的圓形圖形插入到頁面中。
5點擊圖形,可以改變圖形的形狀,並點擊上方改變圖形顏色。
6最後完成後,點擊右上角的保存,輸出圖片。
中元節海報以藍色打底想表達什麽中元節海報以藍色打底想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是壹件莊重的事情。中元節在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藍色也是表示遙不可及的夢想。藍色看起來極為深遠、遙遠,它代表著幻想的壹面,藍色還寓意著神秘和夢幻,因為藍色是壹種神秘且充滿夢幻的色彩。並且不同明度的藍色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低明度藍色象征莊重和崇高,極低明度的藍色象征為孤獨和悲傷。中元節中元節海報以藍色打底想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是壹件莊重的事情。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生活中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壹,農歷七月神秘而幽暗,而且這個節日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我們常寄托於神靈的庇佑。以下分享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1
壹、中元節來歷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民間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時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也有在七月十四的。據說,中元節這壹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好好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先人。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壹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
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壹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壹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在梁武帝時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二、中元節風俗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彩,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
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是中元節習俗之壹,中元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壹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壹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壹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壹壹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
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壹般是壹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壹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壹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
現在,中元節習俗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農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2
壹、中元節的來歷
每年農歷7月15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關於鬼節的來歷: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女兒,她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曹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壹開牢門不要緊
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後來人們把這壹天就定為中元節。
二、中元節的傳說
1.目連救母
目連變文中目連的俗家名字叫羅蔔,寡母青提夫人生性吝嗇,又好殺生。但是羅蔔非常善良,平日行善布施,敬重三寶。有壹天,他要出門經商,便稟告母親,將家中錢財分為三分,壹分自己帶走,壹分供養母親,壹分留在家中布施貧乏。不料自羅蔔離家後,青提夫人日日宰雞殺鵝。壹遇僧眾上門,便命家僮棒打出去,甚至放狗追咬乞丐。
由於她的惡行,死後被罰墜入阿鼻地獄,日夜受苦。羅蔔在母親去世後,十分悲痛,心想唯有出家壹途方能報答母親深恩,便拜如來世尊為師,法號大目連。數年之後,修得神通第壹,身超羅漢。目連想知道父母死後托生何處,卻發覺母親身墮阿鼻地獄。他為了解救母親,便親自前往地獄
只見地獄景象:其中受罪之人,壹日萬生萬死。或刀山劍樹,或鐵犁耕舌,或汁銅灌口,或吞熱鐵火丸。或抱銅柱,身體魅煥沒怠EM訪咳樟璩伲獄卒終朝來拷。鑊湯煎煮,痛苦難當。
目連向如來佛求救後,方得拯救母親脫離地獄,投胎向王城為狗,再經過目連鋪設四十九天道場後,他的母親才得以升天。
2.燒紙錢
據說東漢的蔡倫發明造紙後,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無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壹屋子的紙張發愁。
最後,慧娘想出了壹條妙計,便附在蔡莫的耳邊,如此這般的教了壹遍。
到了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大家趕過來壹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死了。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壹邊哭訴,壹邊燒紙。
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裏有響聲。過了壹會兒,又聽到慧娘的聲音在裏面叫著:“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都呆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打開棺蓋。
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因為蔡莫燒給她很多紙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她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
蔡莫故意的問:“我沒有給妳送錢啊?”慧娘就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是以紙當錢的”。蔡莫壹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發覺紙錢有這麽大的用處,於是個個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消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
由於慧娘還陽的這天是農歷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這壹天,人們都會給祖先焚香燒紙。這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圖片3
中元節祭祀流程
1、先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後在墳堆前上三柱香。
2、給看墳的土地神擺好供品後,再燒壹份黃紙,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墳神”。用以感謝他壹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
3、香燒至半柱時,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燒掉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和衣物。並留少許錢物,分別在其他墳堆上燒掉,唯恐別的鬼魂在上墳人走後,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4、三柱香燒盡時,撤掉供品,並將供品向墳地四周拋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給那些人去上墳的遠親近鄰拋撒吃的,不讓他們在上墳人走後,到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搶吃的。
中元節祭祖要準備什麽
1、香燭:香燭是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不僅要在先人目前點燃香燭,還要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護好墓地,保佑先人亡靈。
2、紙錢:紙錢是要燒給逝者的,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務須要焚燒幹凈。
3、素酒:掃墓過程,等於帶著吃食來為先人過節,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為掃墓必備。
4、水果點心:水果以各地時令水果為宜,沒有什麽特別的要求;點心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5、飯菜:以先人生前喜歡吃的為佳,很多人會在祭奠先人的同時,向孩子們講述先人生前的事跡,讓下壹代勿忘祖先。
6、鮮花: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清明上墳壹般以菊花為宜,白色菊花尤其對景。
7、“包袱”:“包袱”,即掃墓者(逝者家屬)給逝者帶的吃穿用度之物,因為用白紙糊壹大口袋而得名,內裝冥鈔、金銀、以及各種紙做的'“元寶”,“衣服”,“家具”等等。“燒包袱”是祭奠逝者的壹種重要形式,將“包袱”燒了,就是將這些物品送給了先人。
中元節風俗食物
1、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壹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壹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壹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壹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面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沈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沈香劈山救母後,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沈香送壹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沈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壹對面羊。
這壹民俗的另壹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面塑壹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壹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壹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
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余糧。”新姑爺切完羊後,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裏,以表和和美美,***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壹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壹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