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駱兵王這壹人物,各位都來了解壹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駱兵王人物介紹,供各位參閱,希望對大家有用。
駱兵的朝代:
唐代
駱兵王簡介:
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他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
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禦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誌,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又名李敬業)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王那相斬其首降。
附文——駱賓王《詠鵝》:神童詩的前世今生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1
這是壹首牙牙學語的嬰孩都能背誦的詩歌,真正的婦孺皆知。不像有些名詩,嬰孩能夠鸚鵡學舌、搖頭晃腦地背誦,但不壹定明白詩歌的意思。這壹首,卻很容易懂,只要稍作解釋,兩三歲的嬰孩都能理解。
文獻記載,這首詩是駱賓王孩童時代所作,時年七歲。古人稱虛歲,周歲僅六歲。《全唐詩》收駱賓王《詠鵝》詩,詩題下註雲:“七歲時作。”郗雲卿《駱賓王文集序》“年七歲,能屬文”;《舊唐書》本傳“少善屬文”;《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七歲能賦詩”。這些記載,大概都源自這條註語。
2
這是壹首真正的神童詩。有些所謂神童詩,其實是少年兒童學著成年人的口吻腔調所做的文字遊戲,造句練習,充其量只能說是“少年兒童學寫的詩”。而這首《詠鵝》不然,簡單,有兒童趣味,成年人反而不壹定寫得出來。詩聖杜甫自稱“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壯遊》)。可惜的是,杜甫的詠鳳凰詩沒有保存下來。但從詩題上說,七歲的孩子,縱使他日後貴為詩聖,但以鳳凰這種子虛烏有的禽鳥為歌詠對象,恐怕也難以寫出兒童的趣味。杜甫詠鳳凰詩沒能傳之後世,大概也可以說明,不是什麽成功之作。
駱賓王這首詩之所以受到人們尤其是少年兒童的喜愛,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壹、語言簡單,詩意易懂。這壹點無需多言。二、生動有趣。詩中的鵝,會唱歌,會浮水,富有動感,多好玩。三、畫面美好。鵝,白色羽毛,紅色的雙掌;在綠色的水面上自由在在地浮遊。這紅、白、綠三色組成的畫面,配上彎曲的鵝脖頸,畫面清麗,造型優美。
3
讀《詠鵝》詩,不能不聯想起東晉名士、書聖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愛鵝成癖,因此留下許多故事。
故事之壹:王羲之聽說有位鄉下老婦養了壹只高大英挺的白鵝,大老遠跑去觀賞。可惜的是,老婦外出,未能如願。只好請老婦鄰裏轉告:自己第二天再去。不料,老婦聽說王羲之王大人要到自己家來,次日壹番灑掃,殺了大白鵝,準備隆重款待王大人。王羲之去了,大失所望,心疼不置!
故事之二:有道士養了壹群白鵝,漂亮,精神。王羲之聞訊跑去,表示願意出高價購買。道士心生壹計,提出換鵝條件:王羲之替他抄寫壹份《黃庭經》,他將白鵝悉數相送。王羲之也不含糊,花了半天時間,抄寫了壹份《黃庭經》。換回壹群白鵝,王羲之自以為得了便宜!
故事之三:王羲之鑿池養鵝,天天觀察鵝的優雅動作。久而久之,他的書法受其啟發,大有長進。他所寫的`“鵝”字,更是活靈活現。
駱賓王作《詠鵝》詩,跟王羲之愛鵝故事未必有直接關系,但可以肯定壹點:愛鵝的精神是相通的。
4
駱賓王跟同時代的文人王勃、楊炯、盧照鄰文名相當,號稱“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文學創作尤其是詩歌創作上,繼往開來,在文學史上占有壹席之地。這是文學史常識,無需多言。
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駱賓王為徐敬業作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列舉武氏大周罪惡,武則天讀到‘娥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時,只是微微壹笑。但讀到“壹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時,就很不高興了,感慨道:“宰相何得失如此人!”這個故事,《新唐書》、《資治通鑒》、《唐語林》、《唐才子傳》等均有記載。
《詠鵝》因為兒童喜歡,成為名詩。實際上,駱賓王另有多首的優秀詩作,如《在獄詠蟬》、《疇昔篇》、《帝京篇》等。其中《帝京篇》在當時被稱為“絕唱”。
5
徐敬業起兵失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匿、出家(傳說宋之問從海南貶所遇赦返回,路過杭州,夜遊靈隱寺時,跟駱賓王月下相遇,相對吟詩。後來,駱賓王乘船去了海外)等種種傳說,莫衷壹是。可以肯定的是,駱賓王作為凡人、文學家的生命,只有四十多年(約640—684),享年不永。倘若天假以年,他壹定會寫出更多的優秀詩篇。駱賓王不但是神童,更是壹位有擁有持久創作激情與才情的優秀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