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佑二年(949年)與楊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壽七十七歲。歷史資料,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裏世傳,折太君善騎,婢仆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誌》載“楊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長在壹個愛國名將的家庭裏,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壹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禦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仆人丫環習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楊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於公元986年不幸殉國。佘太君上書陳述楊業戰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極,王侁和劉文裕被削職為民的處分。楊業殉國後,他的八個兒子大都先後為國捐軀,那個時代以家族組成的軍事力量,男將戰死疆場,能夠統領楊家兵的人絕非他族戰將。佘太君做為壹名歷史人物,雖史書記載很少,但她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門女將”中的核心人物。她那種憂國忘身,勇於任事的精神,不但體現在愛國憂民上,她為了兒孫們出征不再夭折,將自己認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為與折同音的“佘”,意在子孫福祿有余,由她壹人撐著壹片天,壹人承受外來之災,從此歷史上的折太君便成了佘太君了。至今,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縣折窩村和陜西白鹿縣佘家坡頭村的佘姓後裔對此都津津樂道。
提及楊門女將佘太君,必然聯系到楊家將楊業以及兩位英雄的聯姻,這得從他們的家世說起。五代十國混戰時期,壹些軍閥為了達到鞏固自己權位的目的,投靠契丹。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為條件奪取了後唐政權,致使契丹騎兵長驅南下,給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文化造成極大破壞,中原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人民群眾不甘受契丹壓迫,紛紛起來進行反抗鬥爭,保衛家鄉,收復國土。
楊業的父親楊信時任後漢麟州(今陜西神木)刺史,楊業幼年隨父親由火山縣(今河曲)到了麟州。麟州從五代以來就是西北地區的壹個險要的地方,常有重兵駐守,地方風俗以騎射為風,加上楊門的家傳,楊業練就壹身好武藝,不僅善騎射,而且對楊家的三十六路梨花槍槍法尤其精湛。
佘太君的父親叫佘德扆,五代雲中(今山西大同)人。世出官宦之家,後漢任府州團練使,世居府州地區,歷抵外侵,為將門豪族,世稱“佘家軍”。佘太君受家庭的熏陶,文韜武略,深名大義。喜歡騎馬射箭,舞劍掄刀,她使的壹手絕活叫“走線銅錘”,在關鍵時候如流星繞飛防不勝防。後晉天福二年即公元973年,楊佘兩家結為軍事聯盟。在***同抗遼、保衛家鄉的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家的老家都是北路人,同為十家令公之壹,門當戶對,因此佘德扆將女兒自幼許給楊業為妻。
佘太君和楊業青梅竹馬,從小壹起長大,***同的戰事經歷和誌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壹年秋天,契丹派兵五萬侵犯府州。時佘徳扆病臥在床,佘太君向父親請戰後,壹方面借遼軍使者下戰書相威脅之際,將計就計,拖延交戰時間;壹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楊信那裏求援,遼兵在佘楊兩支抗遼雄軍的夾攻下大敗。這次戰鬥大獲全勝,佘太君受到父親佘德扆和楊家父子的贊揚。戰畢,楊業與佘太君更是互為尊重,愛慕中兩人相約以武相會,跨雙騎,持刀槍,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將起來,妳來我往,槍來刀去,都想勝對方,但又怕傷害了對方。戰了無數個回合,楊業想,我身為男子總不能讓妻子把我打敗,於是賣個破綻,佯裝敗逃,佘太君緊追不舍,當追至七星廟前,楊業瞅準時機,使出了楊家的看家本領“回馬槍”,壹槍挑定佘太君的戰袍將妻子挑下馬背。佘太君落馬也不示弱,拋出了走線銅錘,將楊業纏住拉下馬來,兩人雙雙落馬,互相擔心對方是否受傷,楊業要撩起佘太君的戰袍查看,佘 太君直羞得跑入七星廟內,楊業進入七星廟後與佘太君成了親。現在每當人們涉足陜西府谷縣城南的七星廟內,都會聽到走線銅錘訂親七星廟,兩位抗遼英雄喜結良緣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