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也會在清明節去給已故的親人掃墓,或者是上墳燒紙等等,不過現在的儀式相較於古代更加簡略。古時候人們很看重清明節,那時候清明節就是比較大型的節日。
因為過去的清明節比較重要,所以人們會十分註重與之相關的習俗和禁忌,雖說很多習俗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也有壹部分如今依然流傳。
也有壹些年輕人對於這些習俗並不了解,比如“壹家墳不燒兩次紙”這個習俗。
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緣由,甚至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今天我們就壹起深入了解壹下這個習俗背後的緣由。
壹、清明節的來歷
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我國清明節最初起源於周朝時期,也就是說清明節誕生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
很多古籍中都會記載和清明節有關的小故事,比如《孟子·齊人篇》中就有這樣的情節:
有壹個齊國人因為家庭條件很差,經常吃不飽飯,每年清明節都是他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這壹天他可以去周圍的墳墓,偷拿別人掃墓留下的祭品。
現如今人們掃墓的時候也會放壹些糖果在墓前,可見這個傳統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很盛行了。
到了唐朝時期,唐玄宗將清明時節的掃墓儀式逐漸規範起來,並且將其納入五禮之中。
起初人們清明掃墓只是出自於內心對於已故之人的緬懷,但是自從唐玄宗將清明掃墓的政策推行之後,這便成為清明節不可或缺的習俗。並且很多唐代的詩人對於清明節都有所描繪,可見當時清明節在社會的重要程度。
再到現代社會,清明節成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之壹,並且還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國家層面也將其上升為法定節假日。
因此清明節這壹天,人們都會有壹個小假期,能夠回家祭祖掃墓,借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相信即便是再過幾百年或者是上千年,這個傳統節日依舊會被人們傳承。
二、為什麽壹家墳不能燒兩次紙?
其實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於古時候而言,因為過去人們都是壹個家族的人生活在壹起,並不像我們現在這樣以小家為單位。
那時候壹對夫妻會有好幾個孩子,所以每個人兄弟姐妹都很多。這時候壹大家人聚集起來就會有很多人,但是也會存在壹個比較大的問題。
即如此多人的行程無法協調,既然要祭祖,就應該將所有的人都聚集到壹起。
可是有可能有的人上午有另外的安排,而有的人又是下午有其他的安排。若是不能很好地協調大家的時間,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壹家墳燒兩次紙的習慣。那麽這樣的情況在外人看來是什麽樣的含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