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父親節的設立相比,中國的父親節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而且比美國更早正式設立。中國的父親節是每年公歷的8月8日,又稱“八月八日”,與“父親節”諧音。1945年由國家正式公布,是世界上最早正式確立父親節的國家。中國的父親節有以下文化意義:
1.紀念文化的意義:1945年8月8日,全國抗戰勝利的曙光已經悄然到來。上海的仁人誌士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爸爸們,特地提出了父親節的想法。於是上海文人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們立即響應,舉行慶祝活動。抗戰勝利後,上海各界名流紳士聯名請求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並將8月8日,即“爸爸”的諧音,定為父親節。政府對這壹要求非常重視,專門召開會議討論並正式確定每年的8月8日為中國的父親節。
2.書寫文化的意義:8月8日兩個“八”字重疊,變形後成為“父”字。“父”字的諧音,初八,就是父親節,既有創意又通順,簡單易記,又響亮。
3.中華孝文化的意義:五千年的中華孝文化在中國得到了滲透和浸潤;孝的思想、觀念和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當時社會各界名人如吳稚暉、李世曾、潘公展、杜等人都主張設立父親節,這也反映了中國孝文化的弘揚。8月8日也與“99”重陽節相呼應,這是中國悠久的敬老傳統。
展現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尊老、紀念長輩的傳統,讓中國自己的文化遺產走進人們的生活,走向充滿活力的未來,會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博大精深。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西方所謂的“父親節”,大多是跟著中國人的潮流走的。商家借機炒作,“不買我的東西,不來我的餐廳吃飯,不轉移我的信息”是不孝順。
其實留在我們心裏的應該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教,父之過”“父愛如山”“父之德,子之業”等傳統觀念應該深入我們的骨髓和靈魂。就像古人創造的“父親”壹詞,象形的解釋就是父親的角色定位:壹個肩上扛著壹根蓑衣,張開雙腿跑來跑去,風雨無阻的人。由此,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道德文化的內涵,不會因節日符號而轉移。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父親節。俄羅斯的父親節是每年的2月13日,德國的父親節是每年的5月31日,韓國的父母節是每年的5月8日,巴西的父親節是每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希望中國現政府將早在1945年全國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就已確定的中國父親節正式定為國定假日。讓我們全世界的華人壹起慶祝我們自己的父親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應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文化復興的重要壹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