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阿房宮圖片秦朝阿房宮圖片

阿房宮圖片秦朝阿房宮圖片

1、秦阿房宮簡介2、古代宮殿建築設計系列(二)——阿房宮3、求圖片:秦始皇阿房宮秦阿房宮簡介

阿房宮[ā páng gōng]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壹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統壹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鹹陽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壹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余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壹樓,十步壹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可見阿房宮確為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

阿房宮究竟有多大?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壹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鹹陽。秦代壹步合六尺,三百步為壹裏,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余了。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余所,壹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壹生巡回各宮室,壹天住壹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裏,南北千步。”如今在陜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古代宮殿建築設計系列(二)——阿房宮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這些無論是否依舊完好的瓊樓玉宇,亭臺樓榭,都代表著壹個個文明曾經走過的足跡;靜立在歷史中守望著時光長河。

阿房(ē páng)宮,又名阿宮。

中學時期,大家應該都學過那麽壹篇課文, 杜牧之的阿房宮賦 :

這座宏偉的建築在詩文的最後“楚人壹炬,可憐焦土"。杜牧之的文章從文學角度來說固然大氣恢弘,華美而有深意; 但這些都不是事實,歷史上的阿房宮並沒有遭到焚毀,事實上,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建造完成過的阿房宮,所有或華麗或悲涼的辭藻都只是後人順著時代洪流的揣測。

關於阿房宮,要從秦帝國說起,大家都知道,伴著千古壹帝秦始皇即位,秦於丹陽大敗楚軍之後逐漸統壹六國,並隨之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焚書坑儒、統壹貨幣、修建長城等大事件。諸多千古偉業之後,始皇帝有理由認為祖先留下的鹹陽城已經不足以彰顯他壹統天下的雄偉霸業, “始皇以為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秦始皇本紀。 這話的意思是,始皇嫌棄住的房子小,又聽說周文王在豐城定都,周武王在鎬(hào)定都,於是覺得這兩個地方之間的地方壹定就是帝王應該居住的地方了。於是始皇就開始在豐鎬周圍秦惠文王時所建但未成的離宮基礎上,擴建新的朝宮, 這座新朝宮即為後世所叫的阿房宮。

阿房的正式修建起於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楚人李斯是當時的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 據始皇本紀,時“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 (筆者認為這裏的“隱宮徒刑者”是指部分宮內官員、軍隊、六國俘軍和部分囚犯,而不是所謂酷法下產生的閹人與囚犯)但在修建過程中,先是前210年始皇去世葬於驪山,因人力需要導致阿房宮工地上的勞力全部被調到驪山,施工暫停;後於次年四月,秦二世回鹹陽後復起阿房,但不到壹年項羽就兵臨函谷關,秦朝大量軍隊和勞力都只好外派,最終阿房宮的修建和秦王朝都永遠的停止在了這壹年。

始皇本紀有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 ”,就是說當時的朝宮(阿房宮)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修建(上林苑類似於皇家園林),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阿房宮的位置位於上林苑東南 。後世所傳的“磁石門”(就是有磁鐵吸武器的那個很炫酷的宮門)、“上天臺”(就是那個據說始皇為了長生不老建來祭祀用的高臺)等都在上林苑這片皇家園林中,他們都不屬阿房宮,而是上林苑的壹部分。

在項羽聯軍入關前,阿房宮只建到剛剛夯好臺基的進度,甚至周邊的城垣也只建好了三面,南面的城墻都未建好 。 (根據當代對阿房的地基考古結果,這塊地基約54萬平方米,即半平方公裏多,地基邊緣有明顯缺損,夯土高度最高處12米,東西1200,南北400米。)據史記載,項羽入關後,“ 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但是在考古發掘過程中,阿房宮臺基夯土遺址,以及周邊輻射十數平方公裏的區域內都並未發現大火燃盡後應該存在的紅燒土,也沒有發現屬於秦代的瓦片甚至於建築殘塊,更沒有發現秦朝建築物倒塌後的堆積層,只發現了在漢代臺基地面之上的唐代及之後留存較好的堆積層。而根據史料以及臺基的發現也表面阿宮的地址已經確定無疑, 這些可以證明阿房宮當時只是建造了臺基層,由於秦亡諸事,並沒有建造任何臺基上的秦屬建築。

所以,聞名千古的阿房宮其實只有半平方公裏多的夯土臺基。

阿房宮的規劃圖已遺失在歷史塵埃中,不得而見,實屬憾事,只能從現存的臺基遺址和城垣遺址窺視壹二彼時盛景。

阿房宮建造時夯土作為地基來擡升規劃宮殿的總體高度,夯土面積為54萬平方米,由於阿宮夯土區域的秦代周邊地表層高低差異較大,所以整個夯土區域的夯土厚度不壹,西北側厚7到9米甚至10米,西南厚5.2米,整體而言,東高西低,南高北低,西北和西南部偏低。這代表著阿房宮是“ 就高夯低” ,利用了龍首原的自然地勢,在上面加工夯築而成。

和此前大部分宮殿建築不壹樣,阿房宮是先建城垣和夯土,而內部建築後建, “未有屋先為城,城成而人呼名阿城也,城始為廊虎未暇之殿,故終名阿房”, 這也是阿房之名的推斷來源之壹。阿城西、北、東三面有墻,而南墻則未及建造。阿城的北垣長1270米,分為東西中三段,東段長661米,中段長323米,西段長286米,中段墻垣北側二級臺階上沒有其他建築,南側則有依墻而建的廊房或墻頂建築;完整的墻體寬15米,高2.3米;東西兩段則結構不同,外側為三級臺階;墻體6.5米寬、2.3米多高;東西兩側城垣已在歷史中損壞,推測長426米,結構壹致,建於夯土臺基之上。

圖中的前殿相當於大明宮的含元殿,故宮的金鑾殿,是阿房宮的最主要的建築,在夯土臺基之上應有自己的更高的夯土,但據資料這些都尚未成建。

那為什麽歷史上的阿房宮似乎已經是壹個成熟的,標誌性的似乎真實存在的建築物呢?、

關於始皇帝,和修建大運河的隋煬帝壹樣: 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

秦亡後,因新朝的政治需要,部分文人對秦始皇略微進行妖化以取悅於執政者,《新書》、《過秦論》、《至言》等為漢朝政治輿論造勢的文學作品相繼問世,但這些文字因為個人的局限性對秦始皇有諸多主觀上的扭曲。就像直到現在,提到秦帝國我們依然會聯想起暴政、苛捐、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壹方面的確如此,另壹方面則是王朝更叠中必需的宣傳手段,恰逢其會的建設中的奢華而壯麗的阿房宮和秦國因無道而亡被當時的執刀筆者連上了線。

阿房宮也因此有了其政治意義。大家都會說,如此過分龐大的宮殿,秦皇如此奢靡,焉能久存?加上歷史上的始皇的確有諸多非仁之舉,若不是項羽帶著江東男兒踏碎函谷,阿房成否還未可知。及至杜牧之那首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為了警示世人而帶誇張的“蜀山兀,阿房出”的《阿房宮賦》,阿房宮也就在人們心中矗立而起,形象漸成。

THE END

上壹篇為章華宮,見同專題第壹篇。

圖片部分源於文獻、網絡,侵刪,以上。

求圖片:秦始皇阿房宮

lz,您好!

“六王畢,四海壹,蜀山兀,阿房出”。

00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滅六國統壹全國以後,在都城鹹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鹹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壹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阿房宮地磚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只建了壹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調修建阿房宮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後繼續修建阿房宮,但秦王朝很快就垮臺了。古有童謠唱道:“阿房,阿房,滅始皇”

00《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

秦始皇征七十萬苦力用了四年時間只建好了堅如磐石的土夯,最後秦始皇到死都沒有建成阿房宮,秦二世為了完成先皇遺願,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宮,而當時各地已經開始紛紛起義,最終還是沒有建成。

00而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裏面的描述,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之中,或者說,阿房宮根本沒有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