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壹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壹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元宵節的傳說:
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有張燈的習俗。元宵節為何張燈?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壹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之光明,以摧蕓蕓眾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壹。佛家鼓動信徒們張燈,經典中反復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為世燈明最福田”。所以歷來朝山進香,以求佛佑者,總要供奉燈油,以示廣種佛田。
而佛教盛會則需大明燈火,以光明法王。據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燃燈法會。
隨著佛教東漸,正月十五燃燈之風,亦隨之而來,現今藏語把燈節稱為“局阿曲巴”,其意即是正月十五供佛,這正是元宵節張燈源於佛教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