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清明節的人物怎麽畫

清明節的人物怎麽畫

清明節的人物的畫法如下:

首先用黑色勾線筆在圓形的白色卡紙上畫出吹笛的牧童和牛。

然後用馬克筆將畫好的牧童和牛塗上顏色,並用剪刀將其剪下,等待黏貼。

繼續用水性水彩筆在鏡心紙上繪畫出背景的青山綠水,由深至淺的色彩使畫面更加賦有色彩變化,也更加賦有體積感。

接下來等待背景紙晾幹之後,用黑色勾線筆和水彩筆在背景上畫出飄動的柳枝和飛舞的小燕子,並將剪下的牧童和牛與背景進行黏貼。

最後用黑色勾線筆畫出牧童吹出的聲音樂譜,並調整畫面的細節部分,清明節人物古風畫就完成了。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掃墓、吃青團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壹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壹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1、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壹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3、植樹。

清明植樹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文獻中早有記載。清明本是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之壹,早在周代就出現了“清明”這個詞。到了漢代,《歲時百問》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靜而明潔,故謂之清明。”

清明形成節日與寒食節有很大的關系,漢代規定清明在寒食節後兩天,具體日子在冬至後壹百零七日,唐宋時改為寒食節後壹天。清明節因寒食節演變成二十四節氣中唯壹的節日,其由來則與綿山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的故事有關。

4、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5、蹴鞠。

鞠是壹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壹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清代天壇壹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

6、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7、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壹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