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中主要是在福建省的,而且在南平市中的建築物有很多都是比較著名,而其中就有九峰山、歸宗巖和文廟等等,對此南平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壹起來看看吧。盤點南平最著名景點九峰山在南平市,與市區隔江相望。九峰重疊如屏障,故名。為市郊諸峰之冠。上有明代實心石塔。宋時建有延平書院,傳為李侗、朱熹講學之處;另有天慶閣、萬福精舍、劍溪草堂等,均廢。歸宗巖在建甌市徐墩鎮,離市區15公裏。方圓485平方公裏。相傳南宋淳熙間(1174-1189)有曹、劉二道人由巖入居此山草庵歸宗,故得名。景區內峰奇石秀,巖怪洞奇,林泉優美。
以峰、巖、洞、泉、寺、亭為勝。山中古剎崇仁禪寺,始建於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寺內終年不見塵埃蛛網,甚為神奇。現存建築為清鹹豐十年(1860年)所建。文廟在建甌市倉長路。始建於北宋。明永樂三年(1405年)遷至今址。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年間(1862-1874)按明制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高17米,闊5間(31.4米),深4間(23.9米)。殿有36根大楠木柱,梁架天花為蘇式彩畫。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具特色。
南平景點有哪些著名的李綱祠堂在邵武市內仁愛路。建於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幾經修建。原祠規模宏大。奉祀宋丞相李綱(邵武人),朱熹曾為之撰建祠碑記。現存建築為清末民國初年重建,祠內有西檜樹壹株。1983年按明代建築布局全面修葺。寶嚴寺大殿在邵武市新建路。建於唐大順元年(890年),初名興會寺,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改今名。僅存大殿,重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各5間,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重修,其梁柱鬥拱均保存宋代建築風格。
滄浪閣在邵武市郊熙春山之東,俯臨富屯溪。原為明萬歷年間(1573-1620)所建八角樓。清雍正元年(1723年)為紀念南宋著名文學評論家嚴羽(邵武人,號滄浪逋客),改稱滄浪閣。歷代屢有修葺。亭閣翹立巖石之上,上有古樟蔽蔭。閣西約200步溪邊,傳為嚴羽垂釣之地茫蕩山在南平市西北,距市區15公裏。方圓40多公裏,海拔1,363.4米。山頂有壹片縱橫10余公裏的開闊緩坡,布滿各具形態的巖石。在金交椅的東北面有巖洞群,洞旁流泉飛濺;又有墨硯窟,在巖石上,清泉壹泓,四時不涸。
山的東北部有閩、贛古道三千八百坎,古木陰森,中有滴水巖。上有石砌古堡,東面有石佛山,石佛高約4丈,旁有峰狀似鷲鳥,名小鷲峰。宋代南劍州知州陳宓所題的摩崖石刻,謂山中風景不亞於武夷、天臺、雁蕩、廬山諸勝。熙春山在邵武市區西隅。邵武歷史上的“昭陽八景”、“昭陽續八景”多在此山。宋、元、明、清歷代在山上山下建造許多樓臺亭閣。歷代名人如朱熹、嚴羽、戴式之、周亮工等都曾流連於此,並留下大量詩詞楹聯。
盤點南平著名的景點遊酢祠在南平市大鳳鄉鳳池村。祠背倚獅山,始建於元延佑三年(1316年),現存建築系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由門樓、庭院、前堂、天井和大堂組成,四周圍以墻垣。占地1,085平方米。祠內保存眾多元明清碑刻、牌匾、楹聯、畫像及遊裔譜牒等文物。遊酢(1053-1123),北宋學者,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登進士第,任州郡官和監察禦史。師程頤兄弟,與楊時、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曾同楊時壹道前往拜見程頤,留下“程門立雪”佳話。《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
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在宋代理學發展中起承上啟下作用,被稱為“道南儒宗”。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在南平市劍津中學校內。碑高3.13米,寬1.64米,黑頁巖石質。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州學重建之時。碑文記敘地方官學體制的演進過程,頌揚南宋初教育、科舉的盛況。南劍州州學是宋代全國最早興辦的州學之壹。創辦於天聖三年(1025年),比朝廷頒布興學詔書早20年,故福建地方史誌有“南劍州學,獨先於天下”之記載。當時州學規模宏大,殿、閣、堂、廡等建築雄偉壯觀。有書齋和生員宿舍及禮殿、射圃、庖廩等附設施,四面以墻垣圍築。可供200名生員習禮、學射、鍛煉、生活、娛樂之用。曾培養出482名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