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和五經,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又叫四子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則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
壹《論語》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論語》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記載了孔子及其學生言行,是由後來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所得。孔子生於魯國,魯國是周朝的壹個姬姓諸侯國,是春秋時代保留周禮最完整的國家。
二《孟子》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壹部書。孟子是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繼承了孔子的學說,被尊稱為亞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三《大學》
據朱熹《大學章句》所載,《大學》原是《禮記》第四十二篇,內文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初年撰成,作者是誰尚未定論,推測是孔門之後的儒家學者所作,朱熹推論為曾子所編纂。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宋代儒者提出了《大學》三綱領、八條目理論。
四《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壹篇,作者孔伋。《中庸》壹書,***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鄭玄《禮記正義》庸,常也。用中為常,道也。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中道及常理」。據朱熹註,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庸,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