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後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降至低於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因而天氣幹燥,草木漸枯,人自感燥。因燥傷津,傷津而見燥癥。燥是秋的主氣,屬陽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秋老虎(深秋)。
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加上天晴少雨,氣候幹燥,此時感染到的燥邪為溫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癥狀是皮膚幹燥、眼幹裂、舌紅少津、毛發幹枯、小便赤黃、大便幹結、口鼻咽幹、胸痛幹咳少痰、痰中帶血絲,甚至發中至高熱。
由於空氣中水分減少,很多與幹燥有關的疾病會高發,從中醫角度來講就是“秋燥”,所以不論是健康人還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在這個時節要多補充水分,多吃“涼”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