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

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

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

2008-11-03 09:16:37 搜狐博客

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動蕩,而且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隨著股市暴跌和信貸收縮,投資者信心崩潰,許多發達國家和壹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步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明顯上升。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入境旅遊收入、旅遊企業投資和國內旅遊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首先,入境旅遊可能滑坡。我國入境旅遊客源主要來自於香港、澳門、臺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香港、臺灣、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正如日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年度施政報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機,其破壞力的深度與廣度都遠遠超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作為我國第壹大入境客源國,韓國的經濟也受到顯著影響——韓國財政部10月6日發表的壹份報告說,此次金融危機可能使韓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降至4.5%-4.9%以下(今年2月份就職的李明博政府在去年的競選活動中表示要實現7%的經濟增長率,但鑒於不利的經濟形勢,韓國政府不得不調低了目標)。我國第二大入境客源國日本的景氣指數也持續惡化,股市暴跌,經濟下滑。在遠程市場方面,我國入境客源的主體是“西方七國集團”中的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目前這些國家股市低迷,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遊還是消遣旅遊都將受到影響,而這會在壹定程度上會削弱奧運給我國旅遊業帶來的拉動效應,從而使得入境旅遊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借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並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人民幣兌英鎊匯率中間價繼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數關口之後,於9月11日再破1比12關口,並在10月10日創出11.63新高;人民幣兌歐元也在不斷升值,10月7日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達到1比9.328。此外,人民幣兌日元、港元等其他貨幣也呈現不斷升值態勢。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遊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再次,國內旅遊支出消減。壹方面,金融危機加劇了我國A股市場的下滑,使投資者資產縮水,減弱了部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有人稱“中國的中產階級幾乎在股市中被壹網打盡”,股市調整的財富“負效應”將前所未有地顯現,旅遊、汽車等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消費熱點必將隨之降溫。另壹方面,金融危機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使得人們風險厭惡程度普遍上漲,對未來的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不甚樂觀,當居民收入預期不佳時,首先壓縮的就是旅遊等非必需性消費。因此,國內旅遊也會受到壹定影響。

最後,企業融資趨於困難。目前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動蕩之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為避免風險,銀行普遍惜貸。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華爾街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暴露了現代金融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有鑒於此,我國政府必然會進壹步加強金融監管,緊縮銀根。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提出了“壹保壹控”的宏觀調控政策,壹“控”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明顯放松。即使不久前出臺的“兩率”下調,也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對度假村、主題公園、旅遊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建設融資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此類企業融資將趨於困難。

總體來說,在消費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將給我國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帶來壹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和市場,其影響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業而言,酒店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壹些;就分層而言,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企業所受影響更大,而低端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大型旅遊項目的融資更加困難。

盡管旅遊業具有壹定的恢復能力,但其敏感性有目***睹。從“911”、SARS到海嘯、地震,皆是如此。壹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上述事件都曾引起了業界的普遍關註,而這壹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實際上,上述事件所影響的只是部分國家和地區,而且主要源於心理上的恐懼,而此番金融危機則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是經濟上的沖擊。因此,相比前者而言,這壹次金融危機給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許會更加深刻、廣泛和持久。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積極的應對措施,切不可心存僥幸或掉以輕心。

壹、金融危機後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

1.入境旅遊將面臨繼續下滑的可能。

2.出境旅遊將面臨增長滯緩的可能。

3.國內旅遊將面臨“三降壹短”的可能。

4.旅遊企業將面臨經營困難的可能。

二、金融危機後中國旅遊業面臨的機遇

1.“奧運效應”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長期存在,並有可能在國際經濟形勢好轉時顯現出來。

2.“拉動內需”將刺激旅遊投入。

3.“八大計劃”將刺激旅遊消費。

4.“低價旅遊”將刺激旅遊需求。

5.“確保就業”將提升旅遊地位。

6.“六十大慶”將提振國民消費信心。

7.“臺灣之旅”將成新的旅遊亮點。

8.“上海世博”等活動將有可能形成“預熱行情”。

三、金融危機後中國旅遊業的應對措施

1.國家政策措施扶持,企業攜手***渡難關。

2.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加快產業重組步伐。

3.抓住金融危機機遇,因地制宜解決“瓶頸”。

壹、前3季度外貿繼續快速增長

2008年前3季度,盡管受到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和國內生產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加快結構調整,仍然實現了持續和快速增長。主要特點是:

1.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長加快,外貿順差減少。前3季度商品進出口總值為1967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長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總計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自年初開始加速,總計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外貿順差180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能源資源進口量增價漲。前3季度中國第壹大類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出口617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受經營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軟的影響,傳統大宗商品中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個百分點。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進口商品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資源類商品。原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8.8%,金額增長85.5%;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2.0%,金額增長116.0%;大豆進口量增長32.3%,金額增長137.4%。

3.壹般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加工貿易增速繼續回落。前3季度中國壹般貿易繼續強勁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9565.7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出口5007.8億美元,增長26.9%;進口4557.9億美元,增速高達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進壹步趨緩,進出口總值803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其中,出口增長15.6%;進增長10.7%。

4.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前3季度中國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放緩。對歐盟出口2204.7億美元,增長25.6%,對美國出口1891.3億美元,增長11.2%,對日本出口858.5億美元,增長16.0%。與壹些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對印度出口增長了43.1%,對韓國出口增長了28.4%,對巴西出口增長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於20%

當前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增長低於預期,美國第2季度GDP增長率已經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壹些研究機構預測第3、4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負增長,相應地美國經濟將至少步入溫和負增長。歐元區和日本第2季度已經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都開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發達國家進口量可能萎縮,全球商品貿易也將顯著放緩。因為金融危機,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支付困難。中國進出口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出口新訂單減少和支付風險的增大。

國際市場主要初級產品的期貨價格從7月份開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對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擔心,進壹步擠壓了期貨價格虛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初級商品價格目前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時也不排除由於投機因素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中國國內通脹率仍不算低,出口產業將繼續受到成本上漲困擾。

自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20%,對歐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與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采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匯率大幅波動受到壹定抑制有關。這暫時緩解了人民幣快速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困難。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第4季度中國出口增長將進壹步放緩,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貿形勢很不樂觀

第壹,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可能

盡管各國政府正采取協調行動築起防波堤,使得這場金融海嘯還不至於引起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但是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預計將經歷壹個較長的過程。樂觀地估計,發達國家經濟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時候才能開始復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還難以確定。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壹段較長的低迷時期。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顯現出整體回暖跡象,次級貸款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機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級產品價格將繼續處於高位並劇烈振蕩

如果初級產品價格能夠回落至較低水平,對於減輕廣大進口國成本負擔,刺激經濟回升顯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導致近年來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美國生物能源政策等並沒有改變。而能源、資源類商品供給受到開采難度增大、生產國投入不足、以及農業生產耕地面積減少的制約,供給量的增長並非易事。為了維持高價,近日OPEC已醞釀調減全球石油產量。各國為拯救金融市場而註入的大量流動性,對美元等貨幣幣值下跌的擔心,將使得更多國際遊資把大宗商品期貨作為保值避險工具。這些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只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雖然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壹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壹些國家和地區轉而采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範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總體看來,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下滑、進口需求銳減、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貨幣可能出現的貶值,都將進壹步波及中國。預計2009年外貿形勢應很不樂觀。進口和出口增長都將回落。

四、中國應對沖擊有壹定空間

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七年實現較快增長。近幾年政府大幅調整外經貿政策,包括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經讓企業提前適應在趨緊的環境下生存發展。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新興市場,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效。少數僅靠低價競爭的企業被淘汰,具有壹定技術、品牌和客戶渠道優勢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大發展。大部分出口商品賣價有所提高。應當說,中國出口產業總體競爭力仍然是比較強的,低成本優勢並沒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將催生新壹輪國際產業調整。對於中國進出口企業來講,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能依然充足。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調整和優化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將帶來巨大和長期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依托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堅實物質基礎,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和有效地擴大內需,將支撐並推動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已經決定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未來在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方面還有相當可操作空間。各地方、部門將加大對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將繼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有利於改善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輕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中國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增長潛力很大,迄今為止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熱情不減。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外貿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從國際金融危機看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未來

從國際金融危機看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未來

美國金融危機中美國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以及美國監管體系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無疑為我們再次敲響了金融風險的警鐘。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從無到有,從改革開放前中國人民銀行壹家集金融業務與管理於壹身,到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逐步成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職能,再到今天隨著分業經營金融體系的建立和鞏固,我國確立了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壹行三會”的金融調控監管模式。不可否認,30年來我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當前我國金融體系由分業經營向綜合經營的推進過程中,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並蔓延到全球經濟,此次美國金融危機中美國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以及美國監管體系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無疑為我們再次敲響了金融風險的警鐘。 </P><P>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生活中“滯脹”的長期存在和金融“脫媒”問題的嚴重化,美國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其金融機構逐步拓寬經營範圍,打通了銀行、證券和保險之間的“防火墻”。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頒布以後,美國改進原有的分業監管體制,形成壹種介於分業監管和統壹監管之間的新的監管模式,學界稱之為“傘形監管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根據業務的不同接受不同行業監管機構的監管,而聯邦儲備理事會為金融控股公司傘狀監管者,負責評估和監控混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整體資本充足性、風險管理的內控措施以及集團風險對存款子公司潛在影響等。另外,美國的州政府在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方面也具有壹定的監管權限,尤其是對保險機構享有全面的監管權。然而,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說明,在金融業高度混業經營並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種監管制度的安排無法有效監管金融市場,甚至有可能因為其內部的協調和分工不明確而延誤化解金融風險的有利時機,致使金融體系風險進壹步累加而形成系統性風險,最終導致了系統性風險以危機的形式爆發。 </P><P>具體來看:首先,這種“雙線多頭”的監管模式容易出現監管真空,而最大的真空就是各部門的監管標準不統壹,從而導致監管重疊和盲區。不僅如此,美國的監管機構太多,之間的權限多有重疊。其次,在監管重疊的同時,監管盲區也不少,例如,像CDO(債務擔保證券)、CDS(信用違約掉期)這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壹個監管機構宣稱對其進行監管。最後,多頭監管的存在,使得沒有任何壹個機構能夠得到足夠的法律授權來負責整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風險監控。 </P><P>從目前來看,我國金融體系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壹方面得益於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另壹方面是因為我國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足,無法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從而僥幸躲過壹劫。然而,當前我國多家大型公司所陸續披露出來的由於金融衍生產品投資失誤而導致巨額虧損的慘痛事實,再壹次說明了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所付出的沈重代價。因此,在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進程中,我們決不能因噎廢食,只有繼續深化金融體系改革,推動分業經營向綜合經營的發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只有如此,我國的經濟增長才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P><P>但是,鑒於當前美國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嚴峻現實,在推進金融體系改革深化的進程中,我們尤其要註意吸取此次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穩步推進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使其更好地適應金融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從總體上來看,由於當前我國金融混業經營尚未形成規模和分業監管模式相對固化,在混業經營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國的金融監管模式應該是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監管模式。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采用在統壹監管的框架下實行監管機構內部專業化分工的方式構建中國的監管體系,即成立中國金融監督委員會作為壹個集中統壹的監管主體,內部構建由銀監會、證監會及保監會組成的專業分工的“三合壹”的監管體系;鑒於此次金融危機中對金融衍生產品監管缺失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尤其要註意明晰對於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責任,並通過制度的形式加強各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隨著我國金融業的進壹步發展,在條件成熟時,逐步將機構性監管模式轉化為功能性監管模式,最終形成人民銀行負責金融政策,金融監管委員會負責金融監管,二者緊密協調的金融監管框架。 </P><P>當然,在改革進程中,我們仍然需要統籌兼顧,循序漸進,減小金融改革的風險。壹方面,加快完善綜合經營及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同時大力推進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培養,組建具有全球視野的金融監管隊伍;另壹方面,繼續推進金融機構的公司化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並盡快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即時的風險控制系統。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為了及時、有效甄別和防範金融風險,監管機構之間應繼續加強合作,聯合建立即時的風險控制系統,及時向金融機構發出風險預警信號,有針對性地采取防範和控制措施。同時,金融監管部門應與有關經濟部門積極配合,建立對金融機構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公示和懲處制度,嚴厲打擊金融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凈化金融市場環境,促進金融業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