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說的是傳統非遺項目皮影戲。
皮影戲藝術發祥於我國陜西、山西、河南交匯的黃河流域,因其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廣大民眾,所以流傳甚廣,更有“壹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的說法。傳至明清時代,河北灤州皮影異軍突起,進而形成了皮影藝術的東、西兩大主體派系。
灤州皮影的崛起,將我國皮影文化帶到了歷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戲在全國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會動亂和新潮文娛的沖擊之下才陷於現狀。
皮影的制作,“初以素紙雕鏃,後用彩色裝皮為之”。紙不耐磨損,後來改用牛皮、驢皮,並著色,刻制精工。演映皮影戲的幕窗,小的二尺見方,大的三尺開外,白紗布做成,經魚油浸潤打磨,挺括透亮。晚清的時候,用煤氣燈作光源,映襯得紗幕熠熠生輝,戲中人物登臺亮相,更加光彩奪目。
皮影戲的種類介紹
1、唐山皮影戲
唐山皮影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中影響最大的種類之壹。通常認為灤州影戲初創於明代末期,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唐山皮影戲的主要操縱演員有兩個人,即“上線”和“下線”。支配影人動作的桿子有3根,分別叫“主桿”和“手桿”。唐山皮影戲演出通常有拿、貼、打、拉、唱五種分工,有“七忙八閑”之說。
2、冀南皮影戲
皮影戲道具冀南皮影主要流布於河北邯鄲多個縣區。冀南皮影戲源遠流長,據傳是北京宮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於河北南部,並影響到冀中、冀北等地區。冀南皮影戲是宋代中原皮影戲重要的嫡脈,與河南皮影有著重要聯系。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