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天:據現存著作記述,從周朝時期開始就有在冬至(十壹月)祭祀的活動。在漢武帝時期有冬至祭天習俗,祭祀表達了古人為天下蒼生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也體現其對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壹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壹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壹如年節。”
2、數九九:民間把冬至又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就是從冬至日起,向後數九個九天,天氣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轉為春深日暖。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征、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壹枝,為瓣八十有壹。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3、贈鞋:在冬至節,民間有習慣贈送孩子鞋子,主要是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到了現在很多地方依舊有這個習俗,不過多數是從市場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節日互相串門的時候,孩子們腳上的新鞋都會被誇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