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壹部由劉蓓等主演的反腐懸疑劇《紅色康乃馨》不僅在各地方臺播出時創下極高的收視率,而且還榮膺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原作者陳心豪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將眼光由反腐轉向了打假,總結《紅》劇的優點繼續在《藍》劇中發揚,使《藍》劇劇本壹出爐就受到各界關註。 說起《藍色馬蹄蓮》的誕生,這位工人出身的上海劇作家告訴記者,這部戲之所以取名為“藍色馬蹄蓮”,是為了映襯出“打假”的主題,因為,自然真實的馬蹄蓮應該是白色的,而“藍色”則意味著是造假的產物。陳心豪說,他在創作中有壹個標準,那就是老百姓愛不愛看,作品對當下現實是否有壹種新的思考。剛開始構思這部戲時,想法並不成熟,壹次,他在街上與賣餛飩的老太太、修車的老師傅談家常,聽到老百姓對如今假貨很多的現象深惡痛絕;又壹次,他和幾位工廠的朋友聊天,聊著聊著突然心有所悟:我們的國有企業在轉制過程中遇到了壹些困難,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貪汙腐敗和產品被假冒。這些制假售假、或貪汙挪用、或搞業務轉移,從而造成正品積壓,工廠無法正常生產,而造假者卻從中瘋狂漁利,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想到這,陳心豪對要寫的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漸漸明朗了。在《藍色馬蹄蓮》中,壹起突然發生在福利院的霍亂疫情導致壹個接壹個幼兒死亡,年輕的市國資辦稽查員淩若雨在深入調查中發現了壹個制假售假、侵吞國有資產的特大案件……全劇對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的復雜性、艱巨性進行了深入的洞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