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介紹和特點如下:
壹、北京四合院介紹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誌》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二、北京四合院特點
四合院壹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夏季炎熱多雨,冬天保暖。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壹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壹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院中北房為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臺基上。院子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歷史沿革:
四合院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陜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布局,有了壹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後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回廊連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建國後,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淪為了大雜院,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