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到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裏,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裏。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裏四顆類地行星之壹。其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覆蓋,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壹半,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火星亮度最高可達-2.9等,但在大部分時間裏比木星暗。
命名
古羅馬人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巴比倫人也稱為“紅色星球”,因其為紅色。在古中國,取其“熒熒如火、亮度與位置變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熒惑”。《尚書·舜典》記載:“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疏:“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則取名“火星”。
溫度
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218K(開爾文,溫度單位,即從絕對零度-273.15℃開始的攝氏度)(-55℃,-67℉),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的跨度。盡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積卻相當於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
大氣層
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幹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壹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為含碳的巖石。但由於缺少地球的板塊運動,火星無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氣中,從而無法產生意義重大的溫室效應。因此,即使把它拉到與地球距太陽同等距離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溫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