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赤帝(即炎帝、南方天帝)之女,名曰瑤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之陽,精魂依草,實為靈芝。
這個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臺山;魏晉之後,以訛傳訛,開始被人張冠李戴到長江三峽地區。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墉城集仙錄》中將巫山神女改造為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大禹治水行至巫山,神女瑤姬授以治水法寶,並遣屬神助之。三峽民間流傳有巫山神女斬殺十二妖龍、為行船指點航路,為百姓驅除虎豹,為人間耕雲播雨,為治病育種靈芝等傳說。
巫山娘娘學術研究
現代學者對宋玉兩賦的研究,已不再著眼於瑣細的考證,而是著重探討高唐神女之源流與神性原型,特別是運用民俗學、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理論來解讀巫山神女傳說。早在上世紀30年代,聞壹多先生就推出了他運用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兩賦的成果:
《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學者們認為,此文是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拓荒之作,為現代的高唐神女研究奠定了基礎。80年代以來,高唐神女的研究壹時成為先秦文學與神話研究的熱點,許多學者參加了探討巫山神女之謎的行列,先後發表了壹系列論著。
《高唐賦》中記載的這壹朝雲暮雨之巫山,後世多認為是巴東三峽中的巫山。《文選註》引《漢書註》:“巫山在南郡巫縣。”書中指巫山位於南郡,而南郡始置於秦朝,統轄江陵縣(今湖北荊州)。
有當代學者認為:“《史記》中所說的巫郡、巫山就是三峽巫山……高山大江,套峽連綿,瀑布高懸,只有三峽巫山才符合《高唐賦》的描述。”不過若追溯“巫山”這壹名稱的源頭,卻還有更早的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