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意: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壹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2,出處:《蒹葭》
3,全文: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4,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壹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壹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壹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5,賞析:
壹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壹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麽人?他為什麽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麽 身份?為什麽他那麽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壹會兒在河的上遊,壹會兒在河的下遊,壹忽兒在水中央,壹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願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麽空靈而富有象征意味。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經過了三次的追尋沒有追尋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見所謂的伊人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與虛境。但是追夢男子並沒有放棄,而是為了夢想而上下追尋,不怕艱難險阻。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12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