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的意思:本義為墳墓,後引申為宏偉的陵墓、墓誌、葬等義。
墓(拼音:mù)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最早見於《說文》小篆。“墓”,形聲字,從土,莫聲。“莫”表否定,為沒有;“土”為土地、土壤。“墓”字“莫”在“土”上,意為土上空無壹物。 上古時期凡掘塘穴葬棺木,蓋土與地平,不植樹者稱“墓”,後泛指墳墓。
“莫”的甲骨文為日落林中之形,是“暮”的本字,表示黑暗。“暮”“土”意為黑暗的土地,意指地下。此處借指人死後所葬之處,即墳墓。隸變後的主要變化是彎曲的線條變為平直的線條,斷筆變成連筆。
《說文》:“墓,丘也。”段玉裁註:“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渾言之則曰丘墓也。”《周禮春官冢人》:“正墓位。”也指塋域、陵園。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丘也。從土莫聲。莫故切。
說文解字註:(墓)丘墓也。墓字今補。丘謂之虛,故曰丘墓,亦曰虛墓。《檀弓》曰:“虛墓之閑,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是也。周禮有冢人、有墓大夫。鄭曰:冢、封土為丘壠,象冢而為之。
墓,冢塋之地,孝子所思慕之處。然則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渾言之則曰丘墓也。墓之言規模也。《方言》:凡葬而無墳,謂之墓。所以墓謂之墲。註引《漢·劉向傳》初陵之墲。今《漢書》作初陵之橅。從土,?聲。莫故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