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鬼節期間,傳統習俗會預備祭品來安撫鬼魂,祈望「它們」吃飽喝足收了衣錢財物之後,乖乖回陰間,不要在陽間搞事。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壹年壹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壹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
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鬼節”的由來,實際上,“鬼節”源自佛教“盂蘭盆會”。盂蘭節源於佛教《大藏經》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發現她受壹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說的“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