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認為:生活就是讀書。馮其庸出身於江蘇無錫壹個貧苦農民家庭,兒時因抗戰之亂失學,於放羊種地之余不忘讀書,“書讀得很雜但卻讀了不少”,壹部《三國演義》從學校圖書館借來後無處可還,就成了他反反復復讀的壹本書。後來由中學教師奉調中國人民大學任教,也得益於喜歡讀書的習慣,以及在無錫國專時期聽了當代許多著名學者講課。
後來,馮其庸又找到了《水滸傳》,讀到有的地方都能背得出來了。也正是《三國》、《水滸》這兩本名著引起了馮其庸讀書的興趣,覺得越讀越有滋味。馮其庸說:“後來又讀《西廂記》,因為詞句漂亮,雖然是很深的文言,但是也喜歡讀,幾乎讀得壹部《西廂記》基本上能背”,“讀書能使人聰明,啟人智慧,讀書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壹道路,所以青年人應該勤奮讀書”。馮先生將自己的家取名為“瓜飯樓”,也是為了記住曾經以瓜代飯的苦難歲月。
馮其庸表示:“這壹輩子讀書還有個特點,就是白天都沒機會讀書。”解放初,因為需要參加的會議特別多,幾乎所有白天的時間都在開會,只有到了晚上關起門來,自己拼命地補課,總是要讀到兩三點,才睡覺。後來調到藝術研究院,負責行政工作,不能不上班,天天壹早就去上班,晚上到家了才開始讀書。馮其庸的生活就是被壹本本書摞起來的,馮其庸的人生就是壹個書架,讀過的書中有著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