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1月7日,今天是十二月十三號。
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壹,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
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壹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壹周。)為壹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壹年為十二個歷月的壹種歷法。在歷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歷(漢歷)。
雖然,陰歷、農歷都俗稱古歷、漢歷、夏歷、舊歷,不過陰歷和農歷(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夏歷(漢歷)實際上是壹種陰陽歷。
擴展資料:
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壹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壹個折中的歷,即是所謂陰陽合歷,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歷(也有人叫它農歷),即是這種陰陽合歷。
它跟陰歷壹樣,也以月亮圓缺壹次的時間定做壹個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以調整四季,夏歷約每過二、三年多壹個閏月。
“陰歷”又名“太陰歷”,系以月球繞行地球壹周為壹月,再配合地球繞日壹周之時數為壹年,我國在民國元年前采用此歷,為與現行之歷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歷”。壹般人以為陰歷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日“農歷”,細究,陰歷和農歷是有區別的。
農歷,顧名思義,為指導農業生產的歷法,以二十四節氣來分別。因每月天數不能有奇零,故陰歷壹個月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為首,即以朔日為初壹日。每年以正月(中氣雨水所在朔望月)的朔日為歲首。
百度百科-陰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