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審題: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復推敲作文題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範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
讀材料——析材料——揭寓意——定立意
(壹)單項材料
1.查原因(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①: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壹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麽鳥時,牧羊人說:“這是壹只忘記自己叫什麽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例②:有壹位商人,帶著兩袋蘿蔔,壹路長途跋涉到了遙遠的埃及。那裏的人們從來沒見過蘿蔔,更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味道這麽好的東西,因此,他們用當地最熱情的方式款待了這位聰明的商人,臨別贈給他兩袋金子作為酬謝。
另壹位商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不禁為之心動,他想:胡蘿蔔的味道不也很好嗎?於是,他帶著胡蘿蔔也來到了那個地方。那裏的人們同樣也沒有見過胡蘿蔔甚至覺得胡蘿蔔的味道比蘿蔔的味道還要好!他們更加盛情地款待了這個商人,並且壹致認為,用金子遠不能表達他們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經過再三商議,他們決定贈給這位朋友兩袋蘿蔔!
例③:有這樣壹個故事:壹個老和尚準備從兩個徒弟中選壹個衣缽傳人,他對兩個徒弟說:妳們去給我揀壹片最完美的樹葉。兩個徒弟去了,不久,二徒弟回來了,遞給師傅壹片比較漂亮的樹葉,對師傅說,這樹葉雖然並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最好的、最完整的樹葉。大徒弟在外面轉了半天,卻空手而歸,對師傅說,我見了很多很多的樹葉,但怎麽也挑不出壹片最完美的。
例④:《狼與羊》在長達千年的爭鬥之後,狼和羊終於握手言和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為了促使信任,兩方交換了人質,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則拿出了狼崽。儀式進行得十分隆重,並且有公證人大象出席。
轉眼間,小狼已經長大,它們個個嗜血成性,咬死了許多羊羔,並叼著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語,在睡夢中遭到狼的襲擊,被狼撕扯成碎片,變成了冤魂。
由這幾則材料作文的審題,我們可以看出“原因分析法”立意是把握材料主旨的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甚至可以按照議論文行文的思路來規定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思路。
即審題立意可按此過程進行:
是什麽- 為什麽- 怎麽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