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下地名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是各民族社會活動和經濟發展的“活化石”。我國壹些市縣地名的得名來自各種因 素,有的地名來源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的地名與歷史和地理地貌有關,有的與神話傳說有關。了解地名的歷史形成過 程,可以幫助熟悉和記憶地名。現將壹些市縣地名名稱由來簡述如下:
江西[贛]
贛州 因東有章水,西有貢水,市在二水之間,二水之名合為“贛”字,因以得名。
景德鎮 宋真宗景德年間,因此地燒禦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樣,故改名“景德鎮”。
婺源 因位於婺水之源故名。
分宜 以分處宜春縣而得名。
橫峰 以縣北有橫峰山而得名。
浙江[浙]
杭州 傳說大禹治水時到了這裏,舍航登陸,“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寧波 由於下屬有個定海縣,取“海定則波寧”之意故名。因境內有甬江,故又簡稱“甬”。
紹興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升越州為府,以年號而得名“紹興”。
江蘇[蘇]
南京 因戰國時楚國在此築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三國吳時稱建業,又叫石頭城。晉時稱健康。明肛稱南京。 清時為江寧府治,故簡稱“寧”。
蘇州 以姑蘇山而得名。
無錫 周、秦時盛產銅錫,至漢代,錫開采完,故名“無錫”。
揚中 因位於揚子江中故名。
連雲港 因位於雲臺山和東西邊連島之間,取兩者之中的壹字而命名。
淮陰 因地當古淮河之南故名。
江陰 因位於長江之南得名。
泗陽 位於古泗水之北故名。
溧陽 在古溧水之北得名。
海門 因地處長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河南[豫]
開封 相傳春秋鄭莊公命築開封城,作為囤糧儲粟之地,取開拓封疆之意故名。
修武 在商代名寧邑,周武王伐紂,由孟津渡河向東,到此遇雨,歇兵三日,即將寧邑改稱修武。
偃師 相傳周武王伐紂,功成旋師,至此築城,息偃戎師,故名偃師。
鄢陵 以古鄢陵塔而得名。
山西[晉]
河曲 因位於黃河轉彎處,取“黃河千裏壹曲”之義而得名。
介休 相傳春秋時晉侯介之推,不言祿,乃偕其母隱於介山至死不出。故名“介休”。
神池 以神池而得名。
聞喜 相傳漢武帝至此,聞南越破,乃置聞喜縣。
山東[魯]
濟南 因城在古濟水之南故名濟南。濟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譽為“泉城”。
煙臺 明朝為海防要地,設烽臺,防倭寇,故名煙臺。
河北[冀]
河間 因處於水涸斷流的滹沱河上,子牙河在境內流過,縣城位於二河之間而得名。
圍場 舊名木蘭圍場(“木蘭”乃哨鹿之意),為清代統治者狩獵地,光緒初年即以“圍場”為名。
福建[閩]
福州 福州之名始於八世紀唐開元時,因州西北有福山而得名。又因市內多植榕樹而又稱“榕城”。
其他
合肥[皖] 以肥水出紫蓬山,分為兩支,流至此地後合二為壹,故名“合肥”。
洱源[滇] 因位於洱海之源故名。
武漢[鄂] 武漢包括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武昌,東漢獻帝時,孫權取“因武而昌”之意而得名。漢口,以位於 漢水入江之口而得名。解放後1949年設武漢市。
貴陽[黔] 因明代先後為貴築司,貴築鄉,清代為貴築縣,因而貴陽簡稱“築”。
銀川[寧] 銀川地名來自對賀蘭山與黃河之間渠道縱橫、田園密布的“塞上江南”美好地理景象的描述。又稱寧夏城,簡稱“銀城”。
湟源[青] 因位於湟水之源故名。
重慶[川] 隋唐時名渝州故簡稱“渝”。宋代名恭州,是宋光宗趙淳未登位時的駐地,趙淳登位後將恭州 改名“重慶”。
昆明[滇] 因古滇族之壹昆明族得名。
神農架[鄂] 相傳遠古時代神農,曾在此定居種田,遍嘗百草,采藥治病。由於山勢高峻,峭壁林立,即使 神通廣大的神農氏也只能搭架而上,因此有“神農架”之名。
赤峰[蒙] 以境內有赤色孤峰而得名。
岫巖[遼] “岫”指有穴的山,岫巖縣位於黃海之濱,因受海潮沖擊巖石形成許多洞穴,因此而得名。
無為[皖] 三國時,曹操與孫吳相爭,築城於此後因攻吳無功,乃名無為城。
黃陵[陜] 相傳城北橋山有黃帝衣冠冢,因以為名。
柳州[桂]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謫居於此,為了紀念他,因以為名。
紀念革命先烈的地名:
中山市(廣東省) 原名香山縣,是1925年為紀念我國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
靖宇縣(吉林省) 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