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顏氏家訓文言文全文

顏氏家訓文言文全文

1. 顏氏家訓文言文

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

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範世也,業已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鬥閱,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於傅婢、寡妻耳。(已 通:以) 吾家風教,素為整密,昔在齠齔,便蒙誘誨。

每從兩兄,曉夕溫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若朝嚴君焉。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

年始九歲,便丁茶蓼,家塗離散,百口索然。慈兄鞠養,苦辛備至,有仁無威,導示不切。

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已後,大過稀焉。

每常心***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後車耳。還有二十篇,需要翻譯和原文的話請追問~。

2. 《顏氏家訓》的全文及翻譯

古人雲:“千載壹聖,猶旦暮也;五百年壹賢,猶比髆心。”

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

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

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

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借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饑渴。校其長短,核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

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

凡有壹言壹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梁孝元前在荊州,有丁覘者,洪亭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孝元書記,壹皆使之。軍府輕賤,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時雲:“丁君十紙,不敵王褒數字。”

吾雅愛其手跡,常所寶持。孝元嘗遣典簽惠編送文章示蕭祭酒,祭酒問雲:“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姓名為誰?那得都無聲問?”編以實答。

子雲嘆曰:“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於是聞者稍復刮目。

稍仕至尚書儀曹郎,末為晉安王侍讀,隨王東下。及西臺陷歿,簡牘湮散,丁亦尋卒於揚州;前所輕者,後思壹紙,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業,臺門雖閉,公私草擾,各不自全。太子左衛率羊侃坐東掖門,部分經略,壹宿皆辦,遂得百余日抗拒兇逆。

於時,城內四萬許人,王公朝士,不下壹百,便是恃侃壹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雲:“巢父、許由,讓於天下;市道小人,爭壹錢之利。”

亦已懸矣。 齊文宣帝即位數年,便沈湎縱恣,略無綱紀;尚能委政尚書令楊遵彥,內外清謐,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無異議,終天保之朝。

遵彥後為孝昭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齊朝折沖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誌,關中至今譽之。

此人用兵,豈止萬夫之望而已哉!國之存亡,系其生死。 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

群小不得行誌,同力遷之;既代之後,公私擾亂,周師壹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跡,啟於是矣。

===================================================== 譯文古人說:“壹千年出壹位聖人,還近得像從早到晚之間;五百年出壹位賢人,還密得像肩碰肩。”這是講聖人賢人是如此稀少難得。

假如遇上世間所少有的明達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亂離之時,長成在兵馬之間,遷移流亡,見聞已多,遇上名流賢士,沒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時候,精神意態還未定型,和人家交往親密,受到熏漬陶染,人家的壹言壹笑壹舉壹動,即使無心去學習,也會潛移默化,自然相似,何況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為明顯易於學習的東西呢!因此和善人在壹起,如同進入養育芝蘭的花房,時間壹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惡人在壹起,如同進入賣鮑魚的店鋪,時間壹久自然就腥臭。

墨子看到染絲的情況,感嘆絲染在什麽顏色裏就會變成什麽顏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須謹慎。

孔子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顏回、閔損那樣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勝過我的地方,就很可貴。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視所說的而輕視看見的,重視遠處的而輕視身邊的。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了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

而對身居別縣他鄉的,稍稍傳聞名聲,就會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如饑似渴地想見壹見,其實比較二者的短長,審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遠處的還不如身邊的,此所以魯人會把孔子叫做“東家丘”。從前虞國的宮之奇從小生長在虞君身邊,虞君對他很隨便,聽不進他的勸諫,終於落了個亡國的結局,真不能不留心啊!梁元帝從前在荊州時,有個叫丁覘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於寫作文章,尤其擅長寫草書、隸書,元帝的往來書信,都叫他代寫。

可是,軍府裏的人輕賤他,對他的書法不重視,不願自己的子弟模仿學習,壹時有“丁君寫的十張紙,比不上王褒幾個字”的說法。我是壹向喜愛丁覘的書法的,還經常加以珍藏。

後來,梁元帝派掌管文書的叫惠編的送文章給祭酒官蕭子雲看,蕭子雲問道:“君王剛才所賜的書信,還有所寫的詩筆,真出於好手,此人姓什麽叫什麽,怎麽會毫無名聲?”惠編如實回答,蕭子雲嘆道:“此人在後生中沒有誰能比得上,卻不為世人稱道,也算是奇怪事情!”從此後聽到這話的對丁覘稍稍刮目相看,丁覘也逐步做上尚書儀曹郎。最後丁覘做了晉安王的侍讀,隨王東下。

到元帝被殺西臺陷落,書信文件散失埋沒,丁覘不久也死於揚州。以前那輕視丁覘的人,以後想要丁覘的壹紙書法也不可得了。

侯景剛進入建。

3. 文言文翻譯《顏氏家訓》部分翻譯

譯文,僅供參考,請采納:人生在幼小的時期,精神專壹,長成以後,思慮分散,這就該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

我七歲時候,誦讀《靈光殿賦》,直到今天,十年溫習壹次,還不忘記。二十歲以後,所誦讀的經書,壹個月擱置,就生疏了,但人會有困頓不得誌而壯年失學,還該晚學,不可以自己放棄。

孔子就說過:“五十歲來學《易》經可以沒有大過失了。”曹操、袁遺老而更專心致誌;這都是從小學習到老年仍不厭倦。

曾參十七歲才學,而名聞天下;荀卿五十歲才來遊學,還成為儒家大師;公孫弘四十多歲才讀《春秋》,憑此就做上丞相;朱雲也到四十歲才學《易》經、《論語》,皇甫謐二十歲才學《孝經》、《論語》,都終於成為儒學大師;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沒有學,就自以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學,也太愚蠢了。

幼年學的像太陽剛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的,像夜裏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麽也看不見要好。

4. 求《顏氏家訓》的譯文

魯定公問於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禦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必佚.”定公色不悅,謂左右曰:“君子固有誣人也.”顏回退後三日,牧來訴之曰:“東野畢之馬佚,兩驂曳兩服入於?.”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問吾子以東野畢之禦,而子曰善則善矣,其馬將佚,不識吾子奚以知之?”顏回對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於使民,造父巧於使馬,舜不窮其民力,造父不窮其馬力,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今東野畢之禦也,升馬執轡,禦體正矣,步驟馳騁,朝禮畢矣,歷險致遠,馬力盡矣,然而猶乃求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誠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義大矣,願少進乎.”顏回曰:“臣聞之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公悅,遂以告孔子.孔子對曰:“夫其所以為顏回者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1376461,此之類也,豈足多哉.” 魯定公問顏回說:“先生妳也聽說東野畢擅長馭馬嗎?”顏回回答說:“擅長是擅長。

但是,他的馬將來壹定會逃走。”定公面色不高興,對左右隨從說:“君子也會有陷害別人的。”

顏回退回。過了三天,飼馬人來陳述說:“東野畢的馬逃走了,兩匹驂馬拉著兩匹服馬進了馬廄。”

魯定公聽說了這件事,離開坐席站起來,派人把顏回招回來。顏回到了,定公說:“前兩天我向先生妳詢問東野畢馭馬,先生妳說‘擅長是擅長。

但是,他的馬將來壹定會逃走’,不知道先生憑什麽能夠知道這件事呢?”顏回回答說:“憑治理國家可以知道。從前帝舜擅長管理百姓,造父擅長馭馬。

舜不窮盡百姓的力,造父不窮盡馬力。因此舜沒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沒有逃跑的馬。

現在東野畢馭馬,登車執轡,正體端坐;急速駕駛,用盡朝禮;經歷危險的地方到達遠方,馬力用盡了,然而還不停的苛求馬。我憑這知道。”

定公說:“對,的確像先生妳所說的那樣。先生的話,意義很大啊,希望妳再說壹些?”顏回說:“我聽說,鳥急了就會亂咬,獸急了就會亂抓,人急了就會叛亂,馬急了就會逃跑。

從古到今,沒有聽說使他的臣民窮困而國家沒有危險的啊。” 定公很高興,把這件事告訴孔子。

孔子回答說:“他之所以是顏回,就是這樣。不值得去誇獎!”(選自《 孔子家語· 顏回》 )。

5. 顏之推的文言文《以學自損,不如無學》的原文及翻譯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本文選自南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原文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淩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梟⑤.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註解1求益:求得長進.2淩忽:淩,欺侮;忽輕視.3同列:同輩.4疾之:怨恨他.5鴟梟(chī xiāo):古人認為這是兩種惡鳥.譯文學習是為了求得長進.我卻看見有的人讀了幾十卷書,就自高自大起來,冒犯長者,輕慢同輩.大家怨恨他像對仇敵壹般,厭惡他像對惡鳥那樣.像這樣用學習來損害自己,還不如不要學習.。

6. 顏氏家訓的全文翻譯

各個篇目都有,選擇性的參考吧~!支持我就別網賞分哦,謝謝!!顏氏家訓(原文+譯文)2006-11-13 15:13================================================================ 序致篇 ================================================================ 原文 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

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範世也,業已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鬥閱,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於傅婢、寡妻耳。 吾家風教,素為整密,昔在齠齔,便蒙誘誨。

每從兩兄,曉夕溫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若朝嚴君焉。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①。

年始九歲,便丁茶蓼,家塗離散,百口索然。慈兄鞠養,苦辛備至,有仁無威,導示不切。

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已後,大過稀焉。

每常心***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後車耳。 ================================================================= 譯文 聖賢的書籍,教誨人們要忠誠孝順,說話要謹慎,行為要檢點,建功立業使名播揚,所有這些也都已講得很全面詳細了。

而魏晉以來,所作的壹些諸子書籍,類似的道理重復而且內容相近,壹個接壹個互相模仿學習,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顯得多餘無用了。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寫這部《家訓》,並非是敢於給大家在辦事為人處世方面作什麽規範,而只是用來整頓家風,教育子孫後代。

同樣的言語,因為是所親近的人說出的就相信;同樣的命令,因為是所佩服的人發出的就執行。禁止小孩的胡鬧嬉笑,那師友的訓誡,就不如阿姨的指揮;阻止俗人的打架爭吵,那堯舜的教導,就不如妻子的勸解。

我希望這《家訓》能被妳們所遵信,總還比阿姨。妻子的話來得賢明。

我家的門風家教,向來嚴整周密,在我還小的時候,就受到誘導教誨。每天跟隨兩位兄弟,早晚孝順侍奉雙承,言談謹慎舉止端正,言語安詳神色平和,恭敬有禮小心翼翼,好似拜見尊嚴的君王壹樣。

雙親經常勸勉鼓勵我們,問我們的愛好崇尚,磨去我們的缺點,引導我們的特長,都既懇切又恰當。當我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蕭條。

哥哥撫養我,極其辛苦,他有仁愛而少威嚴,引導啟示也不那麽嚴切。我當時雖也誦讀《周禮》、《春秋左傳》,但又對寫文章稍有愛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世人的影響。

欲望放縱,言語輕率,且不修邊幅。到十八九歲,才稍加磨礪,只因習慣已成自然,短時間難於去除。

直到二十歲以後,大的過錯才較少發生,但還經常心是口非,善性與私情相矛盾,夜晚發覺清晨的錯誤,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過失,自己常嘆息由於缺乏教育,才會到這壹地步。回想起平生的意願誌趣,體會深刻;不比那光閱讀古書上的訓誡,只是經過壹下眼睛耳朵而已。

所以寫下這二十篇文字,給妳們作為鑒戒。 ================================================================= ====================================================================================== 教子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

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雲:“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誠哉斯語。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

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齊朝有壹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壹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

7. 顏氏家訓的譯文孔子曰:奢而不孫,儉則固····儉而不吝,可矣.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⑴;與其不孫也,寧固.”又雲:“如有周公⑵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譯文 孔子說:“奢侈就顯得不恭順,儉樸就顯得鄙陋.與其不恭順,寧可鄙陋.”孔子又說:“假如有壹個人有周公那樣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這麽說來就應該節儉而不應該吝嗇了.節儉,是指減省節約以合乎禮數;吝嗇,是指對窮困急難的人也不救濟.現在肯施舍的卻也奢侈,能節儉的卻又吝嗇,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節儉而不吝嗇,那就可以了.。

8. 顏氏家訓

弘謀按教弟子之法。

自夫子以學文後於力行。本末固已粲然。

茲輯養正規。諸凡孝弟謹信愛眾親仁之事。

上卷略備。然聖賢成法。

非學古安能有獲。觀顏氏勉學篇。

反復提撕。詞旨懇到。

而以幼而學者。方諸日出之光。

則及時自勉. 所當愛惜分陰之意. 溢於言表矣。余故錄此為下卷開章。

即以朱子讀書法繼之。蓋序固不容淆。

功尤不可闕也。 自古明王聖帝。

猶須勤學。況凡庶乎。

此事遍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

聊舉近世切要以終寤汝耳。士大夫子弟。

數歲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

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 體性稍定。

因此天機. 倍須訓誘。有誌尚者. 遂能磨礪. 以就素業。

無履立者. 自茲惰慢. 便為凡人。人生在世. 會當有業。

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計論貨賄。

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

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

多見士大夫. 恥涉農商。羞務工伎。

射既不能穿劄。筆則才記姓名。

飽食醉酒。忽忽無事。

以此銷日。以此終年。

或因家世余緒. 得壹階半級. 便謂為足。安能自苦。

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

蒙然張口. 如坐雲霧。公私宴集。

談古賦詩。塞默低頭. 欠伸而已。

有識旁觀. 代其入地。何惜數年勤學。

長受壹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時。

貴遊子弟。多無學術。

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作。

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駕長檐車。

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

憑班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

從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經求第。則雇人答策。

三九公燕. 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 亦快士也。

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

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

當路秉權. 不見昔時之黨。求諸身而無所得。

施之世而無所用。披褐而喪珠。

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

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

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 誠駑材也。

有學藝者. 觸地而安。自荒亂已來。

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

知讀論語孝經者. 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

不曉書記者. 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

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為不學者言學。

以下為學者言實學。且又聞之。

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

所以學者. 欲其多智明達耳。必有天才。

拔群出類。為將. 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

執政. 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 吾亦謂之學矣。

今子既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

猶蒙被而臥耳。人見鄰裏親戚。

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學之。

不知使學古人。何其蔽也哉。

世人但知跨馬被甲。長矟強弓。

便雲我能為將.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順. 鑒達興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

積財發谷。便雲我能為相。

不知敬鬼事神. 移風易俗. 調節陰陽. 薦舉賢聖之至也。但知私財不入。

公事夙辦。便雲我能治民。

不知誠己刑物. 執轡如組. 反風滅火. 化鴟為鳳之術也。但知抱令守律。

早刑晚舍。便雲我能平獄。

不知同轅觀罪. 分劍追財. 假言而奸露. 不問而得情之察也。爰及農商工賈。

廝役奴隸。釣魚屠肉。

飯牛牧羊. 皆有先達。可為師表。

博學求之. 無不利於事也。 夫所以讀書學問. 本欲開心明目. 利於行耳。

未知養親者. 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

不憚劬勞. 以致甘軟。惕然慚懼。

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

見危授命。不忘誠諫. 以利社稷。

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驕奢者. 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

禮為教本。敬者身基。

瞿然自失. 斂容抑誌也。素鄙吝者. 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

少私寡欲。忌盈惡滿。

赒窮恤匱。赧然悔恥. 積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 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

含垢藏疾。尊賢容眾。

薾音涅疲也然沮喪. 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

強毅正直。立言必信。

求福不回。勃然奮厲. 不可恐懾也。

歷茲以往. 百行皆然。縱不能淳。

去泰去甚。學之所知。

施無不達。 世人讀書者. 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無聞。

仁義不足。加以斷壹條訟.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戶縣. 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 不必知楣橫而梲豎也。

問其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

諷詠辭賦。事既優閑。

材增迂誕。軍國經綸. 略無施用。

故為武人俗吏所***嗤詆. 良由是乎。夫學者. 所以求益耳。

見人讀數十卷書. 便自高大。陵忽長者。

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

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

不如無學也。 古之學者為己. 以補不足也。

今之學者為人. 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 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學者為己. 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

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講論文章. 春華也。修身利行. 秋實也。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

長成已後。思慮散逸。

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吾七歲時. 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

十年壹理。猶不遺忘。

二十之外. 所誦經書。壹月廢置. 便至荒蕪矣。

然人有坎壈。失於盛年。

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

因循面墻。亦為愚爾。

幼而學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 如秉燭夜行. 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