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有5筆。
馮姓在中國也是壹個大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東晉末,馮氏又有徙居和龍者;河南的馮氏則分布在今天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及唐河湖陽等地方。
唐朝末期黃巢起義時,中原的馮氏有壹支為了避難而逃到南方,後來遷到福建寧化石壁,宋代又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馮姓支脈,直到宋末元初時期,上杭的馮氏有的又向南遷到廣東的平遠,潮州,揭陽,後來又遷到豐順,梅州等地方。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出自新鄭滎陽是出自新鄭滎陽的姓。春秋時期有個叫長卿的人,在馮城受封邑,就以邑為姓氏,就是現在的馮姓。
相關人物:
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耳猶、子猶,號龍子猶、茂苑外史、顧曲散人、姑蘇詞奴、平平閣主人等。[22]中國古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明朝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原欲應試入仕,然屢試不第,於茶坊酒樓頻繁接觸下層社會,積累了大量民間文學史料。崇禎三年(1630年)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
崇禎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壽寧知縣。崇禎十壹年(1638年),任滿致仕回鄉從事著述。晚年奔走抗清大業未成。清順治三年(1646年)春,馮夢龍憂憤而死,壹說被清兵所殺。
馮夢龍思想上受王守仁、李贄影響,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主張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其家多藏書,輯有《三遂平妖傳》《智囊》《廣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譚概》《墨憨齋定本傳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