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2、哈尼族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哈尼族總人口數為1660932人。
3、名稱:哈尼族內部支系繁多,有多種自稱,其中哈尼、卡墮、雅尼、豪尼、碧約、白宏等六個自稱單位人數較多,另還有哦怒、阿木、多泥、卡別、海尼等自稱單位。本民族內部各自稱單位之間的互稱和其他民族對哈民族的稱謂也不壹致。如元陽的哈尼互稱糯美、糯比、各和等;雅尼互稱覺圍、覺交,漢族又稱其為愛尼;稱豪尼為布都、稱哦怒為西摩洛等。在漢文史籍中,哈尼族的歷史名稱有:和夷、和蠻、和泥、禾泥、窩泥、倭泥、俄泥、阿泥、哈尼、斡泥、阿木、羅緬、糯比、路弼、卡惰、畢約、豪尼、惰塔等。可以看到這其中大部分與目前的自稱和互稱相近或相同。
4、哈尼族的自稱和歷史名稱雖多,但其音義基本壹致。主要的自稱有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從“和”音,其義均為“和人”。歷史名稱和夷、和蠻、和泥、禾泥、窩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羅緬(自稱和泥)、糯比(自稱哈尼)等,其禾、窩、斡、俄、阿、哈亦從“和”音,含義仍為“和人”。可以說,哈尼族在兩千多年來,基本上就具有壹個統壹的名稱即“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