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拼音:民不聊生 [mín bù liáo shēng]。
引證:在那些年月,軍閥混戰,土匪橫行,~。 ◎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例句: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哀鴻遍野。
成語寓意:
“民不聊生”用來形容勞動人民在剝削階級的殘酷統治下極端貧困,無法生存。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主。國家要安寧,就需要保障人民的生活穩定,保證人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在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在提高。
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滿才可以讓社會更和諧,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但是如果人民群眾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那麽社會壹定不安穩,就更難以建設壹個和諧的社會環境,所以這需要大家***同的努力,使之民心所歸,大事可成。
近義詞:
壹、生靈塗炭 [shēng líng tú tàn]
釋義: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裏。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處:《晉書·譙縱傳》:“遂使生靈塗炭;神器流離;邦國軫麥秀之哀;宮廟興黍離之痛。”
二、水深火熱 [shuǐ shēn huǒ rè]
釋義: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引證:只要能把國家從~裏救出來,他就是至高無上的英雄。 ◎梁斌《紅旗譜》四二。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