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100字左右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100字左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端午節的由來100字左右壹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讓我從電腦上看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壹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壹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壹年的五月初五,他搬著壹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著粽子,扔到河裏,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粽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壹種寬寬的葉子。吃粽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的由來100字左右二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妳介紹壹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壹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壹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壹下江就沈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劃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壹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裏。
從此,人們把這壹天作為端午節,人們壹到端午節就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100字左右三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壹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100字左右四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壹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