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文化 - 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有哪些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有哪些風俗

1、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壹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壹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跳鐘馗、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壹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2、貼門神

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

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壹張。後代常把壹對門神畫成壹文壹武,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壹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壹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壹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壹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

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方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4、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壹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也和春聯壹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壹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壹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壹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壹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直到今天仍風靡全國。

5、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壹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壹,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壹般為夜半時分。

6、早起

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會塌。所以要早起。

7、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8、拜年

春節裏的壹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壹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