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鉞釋義:〈書〉斧和鉞,古代兵器,用於斬刑。借指重刑:甘冒鉞以陳。
引證解釋:
亦作“ 斧_ ”。 斧與鉞。泛指兵器。亦泛指殺戮。
《左傳·昭公四年》:“王弗聽,負之斧鉞,以徇於諸侯。”
《國語.魯語》:「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
《漢書·天文誌》:“ 梁王 恐懼,布車入 關 ,伏斧_謝罪,然後得免。”
宋 嶽飛 《乞褒贈張所劄子》:“ 張所 以忠許國,義不顧身,雖斧鉞在前,凜然不易其色。”
清 沈受宏 《衢州書事》詩:“已見降王歸斧鉞,徒聞戰鬼逐弓刀。”
清 魏源 《擬進呈序》:“古聖人以紱冕當天之喜,斧鉞當天之怒。”
謝覺哉 《哭淩波同誌》:“勞苦、饑餓、金錢、斧鉞,在他看來,若無其事。”
類型:
斧、鉞(yuè)通常被聯稱,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來劈砍的長兵器。區別在於鉞是壹種大斧,刃部寬闊,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禮兵器;斧則是壹種用途極廣的實用工具。據《六韜》記載,周武王軍中有大柄斧,刃寬八寸,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名曰“天鉞”。
鉞是由原始社會的勞動工具——石斧演化而來的。石斧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那時人們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獵禽獸,是不可缺少的勞動工具之壹。
古漢字中“斤”就是砍木頭的斧字,所以後來從斤字旁的漢字多有斬截、折取的意思。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過壹種磨制非常精細的石鉞,鉞體扁平,刃部寬闊,弧曲度大,兩角微微上翹。
這種精心制作的石鉞顯然不適宜砍伐林木或用於農作。據推測很可能是古人專門制造的原始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