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介紹:
星球:
行星通常是指圍繞恒星而不發光的天體。它的公轉方向往往與周圍恒星的自轉方向相同。壹般來說,行星需要有壹定的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近似球體,才能像恒星壹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星星:
恒星是引力凝聚的球狀發光等離子體,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其他晚上能看到的星星幾乎都在銀河系裏,但由於距離較遠,這些星星看起來只是固定的發光點。
歷史上,那些突出的恒星已經形成了星座和星團,最亮的恒星也有自己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編寫的恒星目錄為不同恒星的命名提供了許多標準。
擴展數據:
星星的數量:
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恒星的數量壹直有不同的估計。其中最著名的說法是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他的著作《數千億》中提出的壹個猜想。他認為宇宙中有6543.8+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有6543.8+000億顆恒星。
天文學家據此進壹步推測,每個星系的恒星數量大約是6543.8+0000億的壹萬億倍。在分析了來自星系的光強度後,美國天文學家彼得·範·多昆和天體物理學家查理·康羅伊認為大約有3X1023。
尋找系外行星:
1,天體測量:
天體測量是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最古老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為了精確測量天空中壹顆恒星的位置,並觀察該位置如何隨時間變化。
如果恒星有行星,行星的引力會導致恒星在微小的圓形軌道上運動。這樣,恒星和行星圍繞著它們相同的質心旋轉。因為恒星的質量比行星大得多,所以它的軌道比行星小得多。
2、視速度法(徑向速度):
視速度法利用了恒星在行星引力的作用下在微小的圓形軌道上運動,其目標是測量恒星朝向或遠離地球運動的速度。根據多普勒效應,恒星的視速度可以從其譜線的移動中推斷出來。
3、中轉方法:
當行星移動到恒星前面時,恒星的光線會相應減弱。光的衰減程度取決於恒星和行星的大小。以star HD 209458為例,其進光量減少1.7%。天文學家通過淩日法發現了恒星HD 209458的行星HD 209458b。
4、脈沖星計時方法:
通過觀測脈沖星的信號周期可以推斷出行星的存在。壹般來說,脈沖星的自轉周期,也就是它的信號周期是穩定的。如果脈沖星有行星,脈沖星信號周期會發生變化。
5、重力微透鏡法:
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行星的方法。例如,行星OGLE-2005-BLG-390Lb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星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