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MK ⅴ的基礎上發展了X型。這是壹個種軍民兼容系統,不僅可用於軍事識別敵方目標,也可用於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1954,由國際民航組織采用。
從60年代開始,對雷達敵我識別系統進行了改進,解決了天線旁瓣幹擾、系統內設備間幹擾和混淆的問題,采用微處理器編碼和控制後,提高了保密性和自動化程度。壹些國家還開發了綜合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以提高識別可靠性和設備利用率;對非合作等其他身份識別系統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
進壹步提高密集多目標條件下的抗破譯、抗幹擾和敵我識別能力,仍然是雷達敵我識別系統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課題。
中國110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外就開始研制彈道導彈武器。為了積極防禦和探測千裏之外的入侵目標,中國必須發展超遠程預警和跟蹤雷達,探測和跟蹤外層空間目標,建立彈道導彈預警(太空監視)系統和防禦系統。1958提出發展超遠程雷達。
雷達技術專家沈承擔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他帶領14所工程技術人員從預研開始,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後進入工程設計階段。
1959年,他組織研制了110模擬試驗雷達,首次接收到距地球38萬公裏的月球強回波,觀測外太空目標取得初步成果。
從1965到1970,開展了卡塞格倫單脈沖天線、脈沖壓縮、脈沖多普勒測速、參量放大器、先進計算機應用、大型天線結構、轉臺等方面的研究。上述新技術的突破,為超遠程110跟蹤雷達的研制做了初步的工程準備,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1977年,我國第壹部超遠程跟蹤雷達裝備部隊。可跟蹤2000多公裏外的非合作外空目標,在我國洲際火箭和衛星發射工程中多次執行跟蹤測量國外外空目標的任務。110雷達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這種大型雷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