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字最早出現在《說文》小篆中(圖1)。“瘦”字是形聲字。《說文》中說“瘦也笨拙。”從聲音上看,是鼾聲。“薄”的音標原是“博”,由博、火、再演變而來,後為書寫方便,逐漸變為“博”。“瘦”字是壹個半封閉結構。由“氣”和“動”組成。”“氣”代表意思,中國古代的字體就像病床的形狀,表示生病會使人變瘦。讀“uǒu”並發音。”Sou”指的是老年人,大多比較瘦。所以整個詞的意思是像瘦老頭壹樣的病體。這和胖有相反的意思。[5]
詞源演變流程圖
“瘦”字的本義是指身體的肉少,脂肪少。《史記·滑稽列傳》:“常言道,馬失瘦,士失貧。”這裏指的是小、貧瘠、貧窮、單薄、貶義。
病因學和常見病
1.食物攝入不足
(1)缺糧、偏食或餵養不當引起的消瘦:可見於小兒營養不良、佝僂病。
(2)進食或吞咽困難引起的消瘦:常見於口腔潰瘍、下頜骨關節炎、骨髓炎、食管腫瘤等。
(3)厭食或厭食引起的消瘦:常見於神經性厭食癥、慢性胃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慢性感染、尿毒癥、惡性腫瘤等。
2.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障礙
(1)慢性胃腸道疾病:常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腸道腫瘤、慢性結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等胃腸道疾病。
(2)慢性肝膽胰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胰腺炎、膽囊胰腺腫瘤等。
(3)內分泌代謝疾病:常見於甲亢和糖尿病。
(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
(5)其他:長期服用瀉藥或刺激胃腸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