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氣象學的成就:
中國古代最早的科學天文知識大概屬於春秋戰國時期《夏·鄭瀟》中所描述的天象,關於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知識大量出現。
漢代形成了三種關於天的學說,即遮天、宣夜、宣天。
張衡是渾天說的集大成者。
漢代使用了多種風傳感器來觀察風向。最簡單的壹種叫做“視覺”。
濕度的觀測更早。根據《史記》、《淮南子天文訓》的記載,采用了“掛土炭”的方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第壹顆公認的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壹星入北鬥”,即哈雷彗星,比歐洲早600多年。②春秋時期,中國歷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體系,基本確立了2009年65438+7閏的原則,比西方多了160年。(3)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石幹行經》,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天文記錄,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天文學的認識。
(2)漢代:①漢武帝時期,天文學家制定了中國第壹部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作為壹年的開始。②西漢時期的太陽黑子記錄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3)東漢張衡從日、月、地的不同位置對日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以測出千裏之外的不期而遇的地震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年。
(3)隋唐:(1)唐代天文學家和尚壹行編撰的《大衍歷》準確反映了太陽的運動規律,體系周密,表明了我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2)和尚壹行也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測量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奠基人。在實際測量中,他認識到在壹個小而有限的空間中獲得的知識,不能任意推演到壹個大的甚至無限的空間,這是中國科學思想史上的壹大進步。
(4)宋元:①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天文學上的突出貢獻,使完全統壹四季、二十四節氣、十二個月的“十二年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太史館成立,編纂新歷法。(3)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了“歷法以測為據,測之器非器先”的正確命題,創造了簡易儀器、高計等近20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巡天工作。(4)郭守敬主持編纂《計時歷》。壹年的周期與現在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在的公歷早出了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