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星座查詢 - 天安門廣場是哪個朝代建造的?

天安門廣場是哪個朝代建造的?

明天

天安門廣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其原名為“承天天門”,意為“承天啟雲”、“受命於天”。當時的天安門廣場是五孔牌樓,黃瓦飛檐,三層樓,紅漆金釘,光彩奪目。壹條筆直的中央禦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禦道兩側,按左宗廟、右州傳統建制修建。皇家大道兩側建有紅墻,壹直延伸到天安門廣場的外面,並與兩條走廊相連,形成壹個封閉的宮殿廣場。廣場外圍,左邊是文官辦公室,右邊是武官辦公室,充分顯示了中央集權的宏大氣勢。

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為“天安門坊”,意為“受命於天”、“保平安、治百姓”。它有漢白玉的須彌山基座,高大華美的墻臺,兩層重檐建築,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九五”。高33.7米,有36扇朱洪齡花,60根直插雲霄的柱子,鍍金的“雙龍印章”五彩織錦,天花板上有龍紋藻井,還有壹個450公斤的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形宮燈組成的捧月捧星圖案,使整個大廳莊嚴宏偉。門前開的金水河,枕著滿滿的流水,架起七座精致的漢白玉小橋。橋面微微拱起,橋身如彩虹,構成壹條優美的曲線。橋南東西兩側,白玉石華表聳立,雲繞龍盤,十分雄偉。皇宮廣場前是封閉狀態,文武百官下馬,普通百姓不得入內。他們壹看,就犯了“刺探宮門”的重罪,殺無赦。明清500年間,天安門廣場是新皇帝登基、皇後冊封、向世人頒發聖旨的地方。也是皇帝金殿傳下來的地方,也是皇帝去太廟的必經之路。對於普通人來說,那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禁地。直到辛亥革命(1911),皇宮廣場兩側緊閉的大門自然倒塌,東西長安街成為交通暢通的主幹道。此後,中國革命史上的五四運動、壹二·二九運動、開國大典、五四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冰表都以此為舞臺,在這裏上演過輝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成為偉大祖國的象征,新擴建的天安門廣場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宏偉的人民廣場。天安門廣場是地球上宏偉的建築,是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是封建等級制度的形象體現:最突出的橋面中間雕刻著龍頭,只有皇帝才能通過,被稱為“禦橋”;左右各有兩座雕刻有蓮花柱頭的橋面,只有王子才能通過,被稱為“王鞏橋”。兩邊只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才能通過,稱為“品級橋”;最遠處的普通浮雕石橋是四級以下官員和士兵離開的橋,被稱為“龔升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