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西比謝·雪萊(1792—1822)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和文學批評家。1811年因發表論文《無神論的必要性》被牛津大學開除。後來,他因發表著名長詩《瑪布女王》而受到英國統治者的攻擊和誹謗,被迫離開祖國,在意大利生活了幾年。雪萊的詩歌頌革命,批判傳統,被馬克思稱為“社會主義深水炸彈”。他是最早贊美空想社會主義的詩人之壹。他寫過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齊秦》、敘事詩《瑪布女王》、《伊斯蘭起義》等。他的文藝思想主要體現在長篇論文《為詩辯護》和他為自己的作品所寫的壹些序言中。其中《為詩辯護》在外國文學理論史上被稱為英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綱領。
雪萊在《為詩辯護》中著重論述了詩人的社會功能、本質、特征和評價。雪萊對詩歌的定義是;生命的形象表現在永恒的真理中。他肯定了詩人的作用,認為“詩人是那些不能解決靈感的人的解釋者;未來向現在揭示,詩人是壹面鏡子,“詩人吹響了進攻的號角”,“詩人是立法者”。詩歌的社會功能是維護人權和理想、懲罰邪惡的“閃著閃電的劍”。在長詩《伊斯蘭起義》的序言中,他明確指出,這首詩的目的是“在我的讀者心中點燃對自由和正義原則的道德熱情,以及對善的信仰和希望”。詩歌的作用還在於喚起* * *與美:“它把扭曲的對象變成了美”,在他人心中“產生並保證了這種至高無上的快樂”。他強調藝術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指出只有現實發展中主要的、最重要的傾向才是詩歌的對象。詩歌是現實生活形象的反映。詩歌的任務是幫助人們理解事物的真相,理解事件的精神,揭示生活中的偉大美,“內在的真實”和“潛在的美”。他還強調想象力的作用,認為詩歌是“想象力的表達”,“想象力是實現道德完美的偉大工具”。在他看來,想象可以彌補理性知識的不足,想象和理性思維是統壹的,理性知識是詩歌的基礎。他特別強調靈感、天賦和直覺的作用。
雪萊的理論雖然帶有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但他肯定了詩人的作用和當代詩人的歷史貢獻,肯定了進步的歷史觀,並溫和地批評了詩歌的作用不如從前的觀點,這在法國大革命的低潮和歐洲思想界異常沈悶的時期仍然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