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所示:
1.定義
人們從地球的移動平臺上看太陽,太陽相對地繞著地球轉——太陽在星空背景上緩慢移動,壹年才壹次,又回到原來的位置。太陽以這種方式“走過”的路線(即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反射)稱為黃道。
是天球假設的壹個大圓,也就是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它與赤道平面相交於春分點和春分點。
2.形成原因
由於地球自轉軸與公轉平面不垂直,天球赤道面與黃道面不重合,兩平面夾角為23° 26 ' 21(公元2000年測得)。兩個平面的交點連接春分和秋分。
看看地球,在北半球,太陽從南向北移動,這被稱為冬季至日。從這個場向東的壹個圓,從0°到360°,就是黃道的子午線(記為λ),這個角度叫做黃道的經度。黃道緯度是北緯90度,南緯90度。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即“白道”)和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都非常接近黃道。
3.黃池關系
由於地球的自轉軸不垂直於軌道平面,赤道平面不平行於黃道,而是有23° 26 '的夾角,稱為黃道角。赤道面和黃道面與地球相交形成的大圓分別稱為赤道和黃道。
這兩個平面的交點正好在地球壹條直徑線的兩端,這就是著名的平分線(春分點和春分點)。太陽由南向北經過的平分線稱為春分點或白羊座的第壹點,黃道的經度通常用字母λ標記,從0°到360°開始。
黃道的緯度通常用字母β表示,以黃道為基準,北緯0°至90°,南緯0°至-90°。春分也被定義為赤道坐標的原點,赤經也是從0點到24點向東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