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是中國古代的壹種陋習,指的是婦女用布把腳裹得緊緊的,使腳變形,美觀。壹般女性從四五歲開始纏足,解開布帶,直到成人骨架定型。有的人還終身捆綁。
纏足是壹種破壞四肢正常發育的行為。纏足的女人要從小就把腳綁起來,慢慢把腳的骨頭彎曲,使之變形。纏足後,不僅現實生活中存在各種不便,而且女性在整個纏足過程中還要承受巨大的痛苦。這種沒有實際作用,讓受害者無比痛苦的事情,已經成為近千年來的流行和社會習俗。
擴展數據
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始於北宋末年,興起於南宋。元代纏足繼續向纖巧的方向發展。明代纏足之風進入繁盛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僅要小至三寸,還要彎腰曲背。
但在清代以前出土的女屍中並未發現纏足,可見當時纏足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纏足之風波及到各行各業的女性,無論貧富,但不纏足的也不在少數。
長期以來,漢族人民壹直追求女性的體形美。自古就有“楚王細腰餓死宮中”的說法,歷代贊美美女美體輕步的詩詞數不勝數。宋朝統治者的傾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宋朝的皇室和上層最早開始纏足。
《何錄》記載:建言四年,“幸甚,疑甚。他皺著眉頭說:“金人把他們趕走了,還在萬裏開拔,怎麽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呢?".這是悲哀的。”《宋史·五行》記載:“李宗朝,宮人縛其足直。”這是宋代皇室和皇宮中女性纏足的壹個例子。
蘇軾的《菩薩蠻念佛腳》稱女子的腳為“宮狀”,曹元沖在壹首詩中稱之為“官狀”,也說明纏足起源於宋代的上層社會,如官僚貴族。
纏足在宋代也很受文人推崇。就連蘇軾、辛棄疾等傑出作家也有章可唱,欣賞纏足。在蘇軾的《菩薩蠻》中,有壹句話是“很難說精致,但壹定要從手掌看”,在辛棄疾的《菩薩蠻》中,有壹句話是“鞋小如黃弓,腰怕風吹落”,經常被人引用。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描述女性纏足後的步態:中國女性纏足完全改變了女性的風格和步態。“它的作用相當於現代女孩穿上高跟鞋,產生壹種非常僵硬優美的步態,使整個身體脆弱而搖搖晃晃,產生壹種微妙的感覺。”
正是這種“可憐感”膨脹了封建文人的優越感。因此,它孕育了“性理想的最高程度的秘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