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孫臏逃到了齊國,成了齊威王的軍師。奪魏救趙是孫臏和龐涓之間的戰爭。
戰國時期,魏率先在許多諸侯國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國家逐漸強大,相繼吞並了壹些弱小的諸侯國。當時國力與魏相當的國家,東有齊國,西有秦國。
公元前354年,強大的魏國攻打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軍隊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趙成侯知道自己實力太弱,抵擋不住魏軍,就把中山之地獻給齊國,讓齊國出兵救援。於是齊任命田忌為大將軍,孫臏為軍師,率軍前去救援。
田忌原打算直接率軍在趙與魏軍作戰,但孫臏出了壹個主意:“我們將大軍埋伏在路上,宣傳攻打魏國的香菱。魏軍知道這件事,壹定會撤回包圍邯鄲的軍隊,回來救香菱。我們中途截住路,壹定會贏。”
孫臏主張避實就虛的靈活戰術,長驅直入魏國都城,造成兵臨城下、全軍覆沒的局面。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劃。
田忌打算率兵到邯鄲,迂回魏軍後路,內外夾擊趙,以解邯鄲之圍。孫臏以為馬上和魏軍對抗就來不及了。
孫臏解釋說:“要解開纏在壹起的絲線,不能用手使勁拉,只能慢慢理順。解決打架只能哄,不能自己參與。清場的原因是壹樣的。不能迎頭而上,正面交鋒,而應避實就虛,即避敵之雄位而攻其弱位,自然解其圍。”
孫臏接著說:“目前魏國和趙正在互相廝殺,魏軍的精銳幾乎都在國外。魏國只剩下壹些老弱殘兵,最好趕快帶領齊軍到魏都大梁,切斷魏軍的交通要道,龐涓將被迫放棄邯鄲,援救大梁,邯鄲之圍不戰而解。”
田忌聽了孫臏的計劃,立即指揮齊軍直奔大梁,切斷魏軍的退路,並占據有利地形等待魏軍從邯鄲李手中自救。
龐涓聽到齊軍攻打大梁的消息後被迫放棄邯鄲之圍,率軍回國救援。到了桂陵,被埋伏在這裏的齊軍襲擊。雙方激戰後,魏軍大敗,龐涓險些喪命。齊軍成功挫敗了魏軍的企圖。
在戰爭史上,這種戰法被稱為“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世人爭相講述他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