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星座傳說
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壹的巴比倫。古巴比倫人把天空分成許多區域,稱之為“星座”,但當時星座用處不大,更少被發現和命名。黃道上的星座12最初是用來計量時間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來表示人的性格。公元前1000年左右,已經提出了30個星座。有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自西北向東南流入波斯彎,故又稱“兩河流域”地區。兩河流域的文化傳到古希臘後,促進了古希臘的文化發展。古希臘天文學家補充和發展了巴比倫星座,編制了古希臘星座表。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綜合當時的天文成就,整理出48個星座。將星座中主要的亮星用想象線連接起來,想象成動物或人物的形象,結合童話故事給它們取個合適的名字。這就是星座名稱的由來。希臘神話中的48個星座,大部分生活在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中世紀以後,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需要向外擴張,航海業得到很大發展。海上航行的船只隨時需要導航,星星是最好的路燈。在群星中,該星座形狀特殊,最容易觀察到。因此,星座引起了廣泛關註。麥哲倫在16世紀環球航行時,不僅利用星座導航定向,還研究星座。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定將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它們的命名基本沿用了歷史名稱。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公布了88個星座的名稱。這88個星座分為三個天球區,北半球29個,南半球47個,天球赤道和黃道附近12。肉眼可見的恒星有近6000顆,每壹顆都可以歸為壹個獨特的星座。每個星座都可以通過裏面亮星的形狀來識別。為了便於研究,人們把星空分成幾個區域,稱之為星座。中國早就把天分為三壁二十八夜。史書和正史的記載都相當詳細。三元是北天極周圍的三個區域,分別是紫微元、太微元、天師元。二十八宿分布在黃道和白道附近的28個地區,即東方的焦、康、邊、方、辛、衛、吉七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