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吉(1085-1166),本名吉福,被封為茶山居士。南宋詩人。壹是贛州(今江西贛縣)人遷居河南省(今河南洛陽)。先後擔任江西、浙江西監書記、禮部侍郎。
曾幾何時,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詩的特點是註重用詞煉句,不使用怪詞怪韻,風格活潑行雲流水,對事物的贊美類似於精神。此外,他的詩歌風格清淡,含義明確,語言流暢,形象生動。內容多為個人日常生活,也有愛國抗金的作品。是《茶山集》的作者。
擴展數據
南宋詩人曾寫過壹首膾炙人口的詩《三衢路中段》,把“衢州母山”初夏的景色——三衢山梅成熟的杏黃、花鳥,描寫得如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情趣盎然。
關於“三曲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歷史淵源很長。隋誌記載“上有洪水,界山三,故稱三曲”。
三曲山位於常山縣,典故很多。在三曲山的山腰上,有壹個寬20米,深15米的石室。當地人把它叫做“趙”。
相傳生於衢州的北宋名臣趙扁,幼時曾在此苦讀,為報國而潛心讀書。春秋時期,他以宋明為燈,以巖石為床,以竹筍和野蘑菇充饑,潛心研究治國之道。26歲終於考上了,做了科舉狀元,在殿裏做官。
趙必安,與宋代包拯齊名,壹生清官,有“鐵面禦史”之譽。當他從家鄉退休時,他被尊為“世界的標準”。
後人將此石洞命名為“趙”以紀念其廉潔自律的精神。因謚號趙邊中有“清仙”二字,故又稱“清淑賢巖”,為常山十大古景點之壹。到現在為止,來看趙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百度百科-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