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棄的滕州劃歸山東刺史藤縣,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屬山東兗州藤縣。明代(公元1436-1449)縣轄九鄉八十七社。
明制清沿。康熙十壹年(公元1672年),藤縣決定保八卦圖(幹、坎、根、鎮、洵、裏、坤、兌)第七十二,保的級別屬於兌保。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藤縣以“仁、義、禮、智、孝、弟、忠、信”為名統壹七十二社,漢橋壹帶自然村屬劉中社,吉所壹帶自然村屬新二社。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社會改革區稱為中裏區、新二區。
辛亥革命後,進入民國。由於軍閥混戰和軍事大戲,縣轄區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也出現了國民黨、* * *產黨和日偽頑固共存的局面,各行政區的名稱和區域也頻繁變動。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藤縣被分為九個區,隸屬第六區級索香。
民國二十七年(1938)七月,日偽實行保甲制度,偽政府分六個區,區公所設在西崗。境內分為吉所、龍崗、衛城等八個鄉鎮。
民國二十八年(1939)初,吉所曾隸屬於下鎮所建的裴騰邊縣委,民國三十二年(1943)劃歸臨城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滕縣解放。民國三十五年(1946)三月,吉索、王潮壹帶劃歸藤縣第六區,成立藤縣第六區委員會,駐前王潮村。5438年6月+10月,全鎮第壹次解放,劃歸浮山縣,設立龍崗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國民黨偽政府撤區建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六月第二次解放吉索。吉所仍屬浮山縣龍崗區,區人民政府駐東龍崗村。
1956年3月,浮山縣撤銷,等級電纜歸藤縣管轄。
8月1958撤區並鄉,同月建索、龍崗、王莊三個鄉,並入大武人民公社。原來的三個鄉鎮改名為農區。
1959年8月,在原吉所、龍崗鄉所屬的村和王莊鄉所屬的趙坡村成立吉所人民公社。
1966年2月,吉所人民公社更名為吉所區,下轄吉所公社、龍崗公社、王超公社、韓莊公社、韓橋公社、滿莊公社六個小公社;五十壹個生產隊。
1969年2月,吉所區恢復為吉所人民公社,所轄六個小公社加趙坡、官莊,改為八區。
1979,65438+10月,吉索公社更名為藤縣。1984年3月,公社更名為鄉,大隊更名為行政村,吉所人民公社更名為吉所鎮,生產大隊全部轉為村民委員會。1988撤縣建市,吉所鎮歸滕州市管轄;1989年3月,官莊、滿莊兩區撤銷,鎮原轄八區合並為六個辦事處。
2002年,鄉鎮機構改革,撤銷辦公室,保留黨總支的編制。鎮上有五個主要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