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1194年以來,黃河年年水患頻發,隋地百姓飽受水患之苦,被迫避難,期盼平安。所以“綏棱”原名改名為“綏寧”。據史書記載,自西漢以來壹直稱為綏棱縣,距今約有2200年歷史。自宋金以來,已有790年的歷史。以“歲”字命名郡縣的原因,都與歲水有關。水經註:綏水是古運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開鑿的黃河與淮河之間的缺口,也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早期的人工運河工程)的支流之壹。綏水故道從河南開封東部的缺口分出,向東南流經河南省的睢縣、商丘、濉溪、靈璧,再向東北流入綏靖,以照顧老城區。然後流入古泗水...所以河南有睢陽(宋朝都城,今河南商丘),安徽有濉溪,江蘇有睢陵、睢寧。根本原因是這些地名都有“遂”字,或者與這個水系中很多鳥類的繁衍有關。
相傳自夏商以來,這種鳥就生活在綏水壹帶,尤其是邳國。這種短尾鳥的學名是什麽?雖然史料中沒有具體記載,但從當地人的接觸和記憶中得知,大到鴕鳥,小到鵪鶉、斑鳩、麻雀等鳥類,短尾鳥統稱為鳥。
古代彭城(今徐州)屬邳國管轄。周朝,周王封龔澎於彭城(周朝封地稱“國”,封地統治者稱之為“公”。在當時,正是因為彭做雞湯,他才是壹個擅長用鼎烹飪的美食大師。為了號召人們吃鳥來擺脫傷害。他開始研究用這種鳥做飯、煲湯等食用方法。結果發現鳥做的湯特別好喝,吃了壹段時間感覺臉色大變,體力旺盛,精力充沛。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這種鳥不僅具有食物充饑的功能,還具有滋補養顏的作用。因此,他不僅大力推廣用鳥做湯的食用方法,還決定向紂王推薦這種滋補秘方——“鳥湯”。
這壹天,龔澎帶著他精心烹制的鳥湯來到了九朝古都洛陽的周王府。起初,他向紂王簡單介紹了鳥湯具有滋補養顏的食療作用。當時,紂王健康狀況不佳,正在接受藥膳調理。紂王壹聽說龔澎送來了具有藥膳功能的滋補食品,就急忙去吃。紂王嘗了之後,覺得味道很好,越吃越有食欲。多日沒有食欲的紂王終於飽餐壹頓,壹邊吃壹邊連連稱贊:“美!”漂亮!味道太好吃了!這是什麽做的?”龔澎馬上回答道,“鳥兒把它煮熟了。"周王室的文武百官嘗後拍手稱快,另壹位官員發自內心地感嘆道:"如果這種湯早就有了,"鮮"字就不該用"魚"和"羊"合成了。"文武官員壹致贊賞和贊揚龔澎封地的美麗。當周王向他詢問百鳥的來歷和生活習性時,詳細介紹:百鳥主要生活在夏皮國,這裏山川秀美,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特別是發源於中源峽流經夏皮國的水系地區,是最適宜百鳥繁衍生息的地方,到處是草長鶯飛的景象...龔澎還沒說完。還不趕緊跟著我去享受。”於是,龔澎陪著紂王上了壹艘遊船,沿著發源於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水系,渡過河南,穿過安徽,向今天蘇北的下邳國方向駛去。紂王入邳地,果然見河兩岸大樹,處處覆巢;再次仰望天空,壹群群的鳥兒展翅飛翔,嬉戲追逐,有的羽毛美麗,有的尾巴短,身體肥胖,極其帥氣,給人壹種十分愉悅的感覺。這時,紂王看了,覺得很舒服,突然感慨地說:看到這裏,到處都是鳥,我們應該叫它們“沒有感覺的鳥”!這個水系也應該叫“綏水”,最準確!聽了這話,超級聰明的龔澎立即附和道:是的!陛下說得對!這個水系應該叫“歲水”;綏水流經皮地的那條河應該改名為何穗,原來當地人叫它“何橋”!從此有了“睢水”、“何穗”等最初的地名,甚至“睢陵縣”、“睢寧縣”等地名也應運而生。
所以“歲”字在後來出版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歲由“目”和“衛”組成。眼,眼也。魏,壹只鳥的短尾巴。就是當妳擡頭看到到處都是鳥的時候,才有了這個“遂”字。
睢寧縣,即睢城鎮,是西漢初年建立的睢陵郡舊址。玄宗興定二年(1218),在宿遷縣古城建睢寧郡,相傳意為“水中平安”。據《水經註》記載,綏水經過綏棱縣城以北的古城。後來撤縣,金在古城設縣名“睢寧縣”。周秦時期,遂寧沒有發生河災。自漢代以來,黃河南移,奪汴河,入泗水,入何穗,黃河開始泛濫。首當其沖的是古城遂寧。經過幾次坍塌和修復,土城建成於1368,周長四裏,高二十八尺。1546年改為磚石城,1555年。1585,知縣沈其學主動要款,帶頭捐款。市民反應有四個縣市,即東部的崇文、西部的吳耀、南部的昭陽和北部的陳宮。樓四樓:東樓寫著“鮑莉東土”,西樓寫著“淮西保安”,南樓寫著“金安鎮”,北樓寫著“北門鎖鑰”。城四角建有四間捕房,四門設吊橋,正南建有亭子。1886最後壹次城墻改造。城墻周長790英尺,高20英尺到20英尺。* *建有1885個垛口,墻角下有兩個涵洞,壹個在城東南和西北,同時護城河稀疏。
古城裏,有直通四門的東西。南北兩條街都是石板路。十字形的十字路口過去被稱為十字路口。南街和東街比較繁華,兩邊都是商戶的店鋪。西街和北街幾乎沒有商戶。當時商業活動還是比較繁榮的。